新浪广东 资讯

第十三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决赛在穗举办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019年6月20—21日,"海尔中央空调杯"第十三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决赛在广州广东工业大学成功举办,决赛现场共有19所高校的17支本科生代表队、8支研究生代表队参加。

2019年6月20—21日,"海尔中央空调杯"第十三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决赛在广州广东工业大学成功举办,决赛现场共有19所高校的17支本科生代表队、8支研究生代表队参加。

竞赛以“学生强,行业强”为出发点,秉持“实践、创新”的发展理念,紧密联系高校和企业,打造出了一个产、学、研、用等各方协同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辅助平台,为创新升级中的制冷空调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冷空调行业多年来都保持着高中速逐年递增,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国和消费国。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制冷空调行业工业总产值(含家用冰箱、冰柜、空调器、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及配件)超过6990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超过1200亿元。“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还不是制冷空调行业的强国,我们正走在由大到强征程的路上。”竞赛主办方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朝晖说,本次竞赛的初衷是助力行业后备人才培养。

通讯评审,关注能效

本届竞赛的主题为“自主创新、开创未来的制冷空调技术”。自开赛以来,共有4500多名学生参赛,进入竞赛决赛的本科生代表队135支、研究生代表队48支,分别来自116所全国高校。大赛设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部及东北6个决赛点,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承办。

秉承创新精神,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直力求在竞赛形式和项目上改革创新。本届竞赛首次在华中决赛点试点采用通讯评审的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接收参赛作品,惠及更多相关院校与学生,并根据通讯评审的成绩选定进入该决赛点的参赛院校及队伍。

据了解,本届比赛还在所有决赛点本科生和研究生奖项中都增设了“能效之星”奖项。本科生增设“能效之星”知识竞答单项奖,研究生增设“能效之星”单项奖。之前,全国只有三个决赛点本科生组设立了“能效之星”奖项。

形式多样,学子鼎力参赛

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是目前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倡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参与竞赛的学生人数累计超过2.8万人。

主办方和组织团队提出了“团队合作、快乐参赛;学以致用、实践创新;提升能力、服务行业”的竞赛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构建出“三•三”制竞赛体系:竞赛分为知识竞答、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等3个模块,分别对应与工科专业大学生 “厚基础、强实践、善创新” 的培养目标;竞赛要求必须以3名同学组成团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加竞赛;构建了“初赛—预赛—决赛”的三级递进竞赛体制,初赛以学校为单位,预赛以省市为基础,决赛设置6个决赛点进行,充分体现竞赛的群众性和挑战性。

多方合作 共推火热赛事

据了解,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参与。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俊文在致辞中感谢了各方的支持。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陈颖认为,一个国家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从政府到行业协会,再到各个高校、研究院,主要的宗旨就是培养后续人才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陈祖铭指出,研究工作的关键是创新和对实际应用产生的积极影响。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部长刘建涛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海尔为民族企业,一直致力于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储备。据介绍,海尔已投资建设了286所希望学校,良好的履行了社会责任。

据了解,本次比赛设置了本科生比赛团体奖一等奖2个名额,二等奖4个名额和三等奖11个名额;另设单项奖类创新设计一等奖1个名额,实践技能一等奖1个名额,“能效之星”知识竞答一等奖1个名额。研究生比赛设立创新设计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另设能效之星单项奖1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