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英德市: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做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答卷人”

政府网站
关注导语: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地,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代接着一代干,积小胜为大胜,毕其功于一役,最后取得全面胜利。清远英德市全体干部群众牢记党的殷切关怀和嘱托,不忘初心,感恩奋进,立足改革求变化,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凝神聚力谋幸福。
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面对这个更大的“战场”,广东清远英德市以连樟村为试点,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工程、重要抓手,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引进产业 贫困村变身产业村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粤北群山环抱之中的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伴随着“啾啾”的鸟鸣声,村子开始热闹起来。大批慕名不而来的游客,在整洁的村道上漫步,分享村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刻有“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字样的石碑前拍照留念------连樟村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各类果蔬更是长势喜人。
可有谁想到,几年前的连樟村却是闻名的“空心村”,村内环境脏乱差,道路坑洼、尘土飞扬。“生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昔日连樟村的真实写照。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2016年连樟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31人。
一句句殷殷嘱托,给乡亲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发展思路。几年来,乡亲们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工程、重要抓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凝神聚力谋幸福。
如今,不过几年的光景,连樟村这个昔日的省定贫困村发生了巨变。53户131人全部脱贫出列,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达到目前的21414元,村集体收入于2020年突破200万元大关。(受疫情影响,2022年村集体收入略减,达160万元。)

不仅如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竹林夹道、水田交错,整洁的乡间步道、智能化的农业产业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绘就。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先后被评为2022年中国休闲美丽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等,2021年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连樟村党总支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而这还只是英德市围绕连樟村这个试点绘出的一副阶段性答卷。对于英德市来说,不仅要种好脱贫“责任田”,更要种好乡村振兴的“示范田”。
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表示:“以将连樟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村为目标,通过抓队伍、抓机制、抓产业、抓民生四项举措,以点带面,把‘盆景’转变成美丽的发展‘风景’。”
为了把外在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连樟村将产业振兴作为基础工程、关键支撑,引进碧桂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碧辉生物茶厂及茶叶深加工等20多个产业项目。还建成了麻竹笋、玩具厂扶贫车间,帮助村民在家周边就业。成立了村农贸发展公司,大力推广村集体自有金桔、灵芝项目,实施“水稻+禾虫”种养示范项目,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



为让这些产业能够因地制宜,找对路子,连樟村党总支创新制定了党群议事制度,以“固定+流动”方式在党群议事厅、田间地头、大榕树下组织党员群众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并适时邀请县、镇、村、组四级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谋划产业发展规划、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借助连樟村样板区改革的成功经验,英德市以“四个理清”(理清农村集体家底、理清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理清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配置、理清发展思路)为工作目标,大刀阔斧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登记赋码换等各项改革任务。
此外,该市还利用九龙镇、西牛镇开展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契机,针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以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性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探索出“三区”“三地”耕地整合模式,农村资源开发资产收益共享连接机制“三变”改革模式,乡村振兴“六动法”党建引领模式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了解,依托农村“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旅游从业者),英德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为主导,以清远鸡、丝苗米为特色的“2+2”特色产业体系。
为打造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集群,英德市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动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7.6万亩,全年干茶产量1.4万吨,全市共有茶企556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3家,清远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1家,茶叶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3家,具有SC认证资质茶企107家,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2022年英德红茶品牌入选“最具品牌传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



图为英九庄园茶园一角
而作为两大百亿产业集群的另一架引擎,2022年麻竹笋种植面积65万亩,鲜笋年产量超过105万吨,总产值约40亿元。其中,西牛镇率先启动镇域产业园建设,围绕麻竹笋这一主导产业,重点延伸拓展麻竹笋精深加工和预制菜等增值环节。通过整合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快到8000万元投入产业园建设,完善从种苗供应、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到仓储物流、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麻竹笋农业产业园已成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库重点推荐名单。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保障。
这几年来,英德市着力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同时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与完善,实现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昔日连樟村基层党组织由于班子缺乏凝聚力、群众意见大、部分工作滞后和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被纳入整顿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清远英德两级党委政府帮扶下,通过村级换届选举,连樟村推选新的村党总支部书记,同时优化基层党组织,创新“党总支部+中心支部+直属支部”的党组织优化模式,将党支部从原来的5个调整为2个,推动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期间,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还与连樟村“两委”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能力。通过狠抓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连樟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治理力、推动力、引领力有了质的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连樟村党总支部继续发挥“火车头”作用,推出“民生微实事”清单,村党组织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村党员开展订单式、组团式、上门式认领完成“微服务”。这张清单已列出了200余项,解决了群众微小实事169件,帮助17户村民贷款107万元发展生产。连樟村的实践可谓是英德市通过抓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标本”。
事实上,这些年来英德市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在抓基层、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在总结推广连樟村党建经验的基础上,英德市全面建立“三包三联”制度,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村级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等制度,强化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以实施“4+1+N”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全面规范农村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强磁场搭平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发展,人才为先。乡村振兴不但需要钱,实际推动过程中还缺“人”。为此,英德市着力在集聚人才、凝聚智力、服务发展三个方面使长劲、出实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打出政策“组合拳”,让人才“愿意来”。2021年,英德市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统筹,形成了党委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24个镇(街)紧密联动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格局。
为建强基层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2020年起实施了“星火接力工程”,安排3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挂职锻炼,一年后将28名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镇级领导班子。
2020年8月,英德市制定了《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任务清单》,从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政策、培养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等四个方面明确27项工作举措,统筹推进乡村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在此背景下,英德市还通过开展“雁归计划”的“五大行动”,创造性落实清远市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工程,引导本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
搭建事业“大平台”,让人才“干得好”。打造农业科技集聚平台,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共建“高校人才工作站”,推动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已有10家农业企业与6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申报科技项目11项,柔性引进高端农业科技人才53人,成功组建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乡村人才培育平台,严格管理全市“三农”干部,各镇(街)实行行政编制、行政执法编制和事业编制专编专用,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打造专家人才帮扶平台,组织117名农村科技特派员,20名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队员与153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开展技术帮扶,建设19个农业专家联络站,组织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把高校的智力资源源源不断输送到基层一线。
激发发展“新动能”,让人才“留得住”。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乡村发展,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开设学历提升班和技能培训班,举办“金种子”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等竞赛和选拔活动,培养一批农技人才、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者。高标准打造“1+24+N”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矩阵,完善镇级“五小场所”建设,定期举办各类人才活动,安排专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定期推送政策和岗位信息,全力为乡村人才安家、就医、子女就读等提供公共服务配套。
“目前基层群众普遍感受到,村里年轻人和能人多了。”英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到乡村振兴舞台施展才华的意愿明显增强,数据显示,1569名村(社区)“两委”干部中,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三类人的占比达到60.74%。
以连樟村为例,陆续涌现出了陆飞红、陆文泽、陆国威等一批“两委”干部,回村创业的优秀企业家陆志光,回村发展文旅产业的陆秀媚,以及新型职业农民陆国建、巧匠能人陆上房等一批实用人才和乡村振兴带头人。
英德市通过发掘乡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和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等举措,不断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内生动力。
电商助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英德市电商产业园,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麻竹笋等新鲜上市的农产品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农村电商是活跃农村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这些年来,英德市立足本地生态和资源优势,注重培育电商这一农村发展新动能,把脱贫攻坚与发展电商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英德市于2016年6月启动电商扶贫工作,是全省最早启动电商扶贫项目的县。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和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市、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搭建和完善,构建起从市区至23个镇的二段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物流快递全市24个镇(街)全覆盖。
2019年以来,英德市先后获国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典型市县”称号及“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资格。据英德市工信局介绍,通过“电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等模式,英德引导企业、合作社或贫困户合作,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并逐步形成了“1+N”电商扶贫产业体系,“1”是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N”是多个农村电商平台。
黄振生

图为英德电商园
“我们引导电商扶贫企业、合作社入驻产业园,孵化企业,同时打开贫困户产品网络销售渠道。”英德市工信局表示,“电商产业园管渠道、合作社管标准、企业(贫困户)管生产”是重要秘诀,可有效带动英德的农产品按照网络销售要求提升品质,变成“网品”。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成为英德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真正把短板变成了“潜力板”,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独特路径。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是英德市广大农民一直以来的期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这些年来,英德市全面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生态宜居为本色,严把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一方面加大力度,全域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补齐村内道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自然村集中供水和“三线”整治等短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形成“美丽经济”和美丽乡村互促共荣的良性循环。

图为西牛镇小湾农民新村

九龙镇河头农民新村
目前,英德市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区景点20多家,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21年9月,英德市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六届荣获“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称号,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图为黎溪阿婆田百米瀑布

图为英德英西峰林风光——峰林倒映

图为英德九龙小镇风光

图为连樟村野渡谷民宿
另外,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英德市还注重发挥和挖掘文化优势,通过以奖代补、做强做大、实地督导等方式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有力地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升级,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同时,进一步抓实抓好各级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服务,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活动,探索建立粤书吧、英州书坊、朗读亭等为代表的新型阅读空间,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英德市初步建成了以1个市级图书馆、1个市级文化馆、1个市级博物馆、2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9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自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英德市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出成果。
目前,英德全市上下正激荡着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使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所有这些正是英德市对总书记嘱托的最好回应。
供稿:英德市宣
通讯员:陈少智、黄振生
责任编辑:GDN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