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白海豚在广州迷路 徘徊珠江桥或已不能野外生存
摘要: 昨日上午,荔湾区珠江桥附近来了几名特别的朋友,引得路边的垂钓者惊呼连连,渔政部门的船只也迅速赶到,一直跟随其左右默默护卫。究竟是谁这么大排场呢?原来,昨日坦尾西路附近的江边,有垂钓爱好者发现了奇怪的白色“大鱼”,从外形上看,与常年在珠江口附近的中华白海豚极为相似。
白海豚现广州引专家忧愁:
昨日上午,荔湾区珠江桥附近来了几名特别的朋友,引得路边的垂钓者惊呼连连,渔政部门的船只也迅速赶到,一直跟随其左右默默护卫。究竟是谁这么大排场呢?
原来,昨日坦尾西路附近的江边,有垂钓爱好者发现了奇怪的白色“大鱼”,从外形上看,与常年在珠江口附近的中华白海豚极为相似。海洋专家陈希证实,神秘来客正是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
文/广州日报记者王晓全
图/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
江面翘起粉白色的小尾巴
据多名目击者说,白色“大鱼”此前从未见过,它从昨日早晨8时左右开始现身,并一直在珠江桥边徘徊。据现场街坊反映,截至下午3时,大鱼已经在此地徘徊约8个小时。最早目击者田先生告诉记者,早上8时许他来到江边,一眼就看到江面有异样,一个白白的“大鱼头”冒出水面来,“我好像看到一条大的和两条比较小的,上午它们出现得比较活跃,嘴一张一合在吃小鱼,下午出现频率减少。”田先生说。
垂钓爱好者梁先生称,他上午很清楚地看到“大鱼”的尾巴翘出水面超过半米高,“那鱼浑身白色,非常漂亮,目测有2米至2.5米那么长,看起来很像白海豚。它们身上没有受伤的痕迹。”
中午1时许,记者赶到江边,6名钓鱼者和数名路过的街坊还在眺望,并时不时指着不远处的江面发出惊呼。记者观察发现,距离珠江桥三百米左右的江面,每隔十来分钟就有一条白色大鱼尾冒出水面,鱼尾颜色白中带粉,仅出现数秒时间又灵活地迅速潜入水中。
奇怪的是,记者观察的数小时时间内,它一直在距离珠江桥两三百米的地方徘徊不前,据一直守在现场的垂钓者反映,从早上开始,它就一直在那一片地方游动,除了时不时冒个泡就不再向前游行,似乎不打算穿过桥底。一名垂钓爱好者猜测:“可能是因为车辆的噪声太大了,阻碍了它们过桥继续前行。”
对此,海洋专家陈希也猜测,它有可能是被桥墩吓到了。为什么桥墩可以吓住白海豚呢?陈希说,桥上车辆来往制造的噪音,会通过桥身传到处在江面下的桥墩,这种震动对于敏感的白海豚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外界惊吓了。
下午2时许,广州渔政部门的一艘船出现在江面,向岸边目击者了解情况,并逐渐地缓慢靠近白海豚频繁出没的江面。随后,船上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在江上继续监控这头白海豚。目前,白海豚仍在海珠桥附近徘徊,虽然目击市民众说纷纭,有的说看到3头,有的称看到一群,但渔政部门仅监看到一头白海豚,它是从二三十公里开外的珠江口游来。
背景
广州市内河道
极少有白海豚游入
白海豚迷路的主要地点集中在佛山南海和番禺等地,陈希说,自己所在的研究所近五六年来,收到有关广州市内出现白海豚的情况反映不超过5次,并且此前只有市民看到,研究所专家并未在现场证实。这次珠江桥旁出现的白海豚,是近年来第一次收到市民反映后,相关工作人员又在现场亲眼证实。
目前,渔政部门将对其观察几天,希望它能自行回到珠江口。“自己能定位回家的白海豚,我们没必要对其实行干扰。”陈希说,若观察发现这头白海豚始终无法自己回家,渔政部门将再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驱赶。
早前报道:
U形“渔船阵”敲竹竿护送
“声驱法”送“大白”回家
16日下午2时,一只在佛山东平河水域“做客”5天4夜的中华白海豚,被广佛两地接力赶回大海。
16日早上7时,全城救援白海豚行动便正式开始。40多艘渔船陆续在东平河五斗桥旁边集结待命,临时准备100根竹竿也分发完毕。8时许,4艘渔政船只在东平河半月岛处水域,终于将大白“拦截”并迫使其朝着五斗桥方向游去。上午10时许,五斗桥岸上市民发出一阵欢呼,“大白”再次来到五斗桥。
记者现场见到,由6艘渔政执法船、40多艘渔船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跟在“大白”后约500米,形成三道“防线”:最前面是4艘执法船反复在河道内呈之字形游动,产生声波进行引导;中间,是40多艘渔船排成U形,根据专家的指挥敲打竹竿,产生声波墙,防“大白”回游;最后面,两艘渔政执法船负责观察“大白”走向。
10时15分,在“噪音墙”逼迫之下,“大白”终于一鼓作气闯过五斗桥。
记者了解到,这次救援方案中声驱引导路线为:五斗桥-沙尾桥-芳村(广州圆)-珠江出海口,全程40余公里。上午11时左右,“大白”奋力游出佛山水域,进入广州番禺水域。到下午1时,在离出海口只剩不到6公里,“大白”或因身体疲惫游走速度有所放慢。下午2时,在佛山水域“做客”5天的“大白”终于回到大海。
(广州日报记者温利)
林文治:
若是重复搁浅
不是太老就是有病
得知珠江桥附近出现白海豚,不少街坊在想,会不会是前阵在佛山溜达的那只“大白”又来了广州?实际上,专家对此也很好奇。
“如果你们拍的清晰照片一定要发给我看看,我太想知道它是不是佛山的那只大白了!”从事白海豚研究七八年,中大海洋研究学院副研究员林文治第一次听说在广州市区内河道发现了白海豚。
林文治有很大的白海豚样本的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林文治和同事对整个珠江的白海豚进行摸底,对每只白海豚生活的位置,白海豚的样子都逐一拍照,重点是拍到“背鳍”。理论上来说,白海豚的背鳍没有相同的,这便成了专家辨认不同白海豚的关键。
从江门到珠江口,几乎是整个珠江,他有2000多条白海豚的照片。每条海豚的照片都标注其特征、大小、颜色等,并按照体征等分门别类,最终存在一个专门的软件数据库里。
林文治告诉记者,确认这只白海豚是否就是佛山那只大白非常重要,“若是同一只,说明它已经重复搁浅了,两次进入不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中,极有可能它已经不适合在野外生存。”林文治表示,重复搁浅的白海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疾病,一种是年纪太大,可能需要转移到较稳定的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
专家释疑
白海豚为什么会迷路
海洋专家陈希介绍,白海豚进入市区河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原因一:追赶猎物的吃货迷路了。据了解,白海豚非常喜欢吃各种中小型鱼类,包括棘头梅童鱼、凤鲚等,最喜欢吃的是狮头鱼。有的白海豚在追赶可口猎物时,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这些小鱼群跑,吃饱了的时候已经迷了路。
原因二:自身定位系统受到损害。中华白海豚眼睛很小,位于头部两侧,眼球是黑色的。别看它的眼睛看起来萌萌的,其实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当白海豚生病了的时候,它的定位系统可能被损害,就有可能不小心误入淡水河道。
此前,在佛山发现中华白海豚后,佛山市、南海区渔政部门决定提前采取“声驱法”的救援方案。
当地市、区渔政部门联合广州渔政部门,用约80艘小型船只,将白海豚赶往出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