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广州

广州东濠涌深隧施工难度大 根治水浸街或要等到后年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作为国内第一个深层隧道排水工程项目,广州市深隧工程东濠涌试验段(下称东濠涌深隧)一直备受关注。本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东濠涌深隧也一直是全国各地治水专家议论的焦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辰曦

■摄影:新快报记者 祝 贺

新快报记者多方采访为读者揭开神秘面纱,有施工人员称

作为国内第一个深层隧道排水工程项目,广州市深隧工程东濠涌试验段(下称东濠涌深隧)一直备受关注。本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东濠涌深隧也一直是全国各地治水专家议论的焦点。

这段不足两公里长却是万众聚焦的示范工程,原计划在2012年底开工,实际上是去年8月悄然动工。东濠涌深隧进展如何?工程建成后对解决“水浸街”将发挥什么作用?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东濠涌深隧各个施工现场,为读者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首个深隧排水项目引关注

所谓的深层隧道排水工程,就是指在地下40米处建设容量为数十万甚至过百万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发生大暴雨时可将降雨先储存在地下,排水高峰期过后再用泵机将水抽出,经处理后排放到江河湖泊。

作为国内第一个深层隧道排水工程项目, 东濠涌深隧是广州市为有效解决“水浸街”的重点工程,项目位于越秀区,北起东风路以南的东濠涌高架桥西侧绿化用地,沿越秀北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以南,终点位于江湾大酒店东侧的补水泵站。工程造价2.72亿元,总长1.77公里。

昨日上午,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中山三路、东濠涌高架和越秀中路交界口位置,原本此处有一块紧挨东濠涌的绿地,如今已被围蔽,这里正是东濠涌深隧中山三路竖井工程的施工现场,也是隧道开挖的始发地,一个直径17米、深40米的基坑早已挖好,这里是整个工程的盾构始发井。 据介绍这个基坑下面,将要铺设一条直径约5米的排水管道,从东风路一直通往江湾大桥附近的排水设施。竣工后的东濠涌深隧排水系统,在当地面浅层供水处理系统无法满足排放要求时,可将降雨全部纳入深隧,进行调蓄,之后再通过深层隧道,泵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它有很大的过流能力,遇到强降雨,可作为分洪通道,缓解城市内涝。

早在2012年,广州市便提出建设深隧工程,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为规划把脉、支招。

改造难度大未按计划施工

据了解,规划提出后,其必要性受到过质疑。有专家认为,在深隧工程上马前,应该先改造和完善广州的浅层排水系统,如果浅层排水系统的改造没做好,城市内涝时出现的积水便不能排到深隧里去。也有专家质疑,由于规划选址老城区房屋密集,深隧可能对它上面地下空间甚至地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表示,老城区的建筑面积大,排水多,浅层排水的改造难度大,实施空间条件非常有限,且居民意愿难以统一,整体改造难度大,造价极高。在这种现状下,深隧系统更能解决问题。它将溢流的污水和初雨调蓄收集,雨后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2013年3月,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环评公示,随后广州市水务局承诺2013年底便可动工。后来有消息称施工场地在进行考古勘探,开工要推后。此后因为种种原因,工期一直推后。2014年8月,不少市民才在中山三路发现东濠涌深隧悄然施工。

正式交付使用要等到后年

开始施工后也并非一帆风顺。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中山三路的竖井工程已经开工,然而东风路竖井、沿江路竖井等其余工地现场并未开挖,毗邻中山三路竖井的玉带濠竖井工地更是还未进行围蔽施工,规划图上的工地位置,至今还是一座环卫公厕。

根据规划显示,江湾大酒店东侧的尾端排水泵站,虽然有围墙围蔽,但围蔽区域内依然是杂草丛生,摆放着大量杂物,工地门口处也并没有张贴施工公告。根据中山三路竖井工程施工现场的指示牌可以看见,该工程原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年5月,现场施工人员表示,工程实际竣工时间需等到2016年底,正式交付使用的时间则需要等到2017年。

  难点

在广州中心城区地下40米开挖一条约2公里的隧道究竟有多难?根据施工方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工程师介绍,由于东濠涌深隧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穿行地段沿线房屋密集,存在多层和高层建筑,所经道路狭窄,车流量大。而且下穿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难点1

上盖建筑群密布,管线交错

距地铁隧道仅4米

由于东濠涌深隧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下穿经过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至农讲所区间和6号线越秀南站至东湖站区间,下穿隧道与地铁隧道的最小间距仅为4米。因此,在隧道盾构过程中,极易对运营中的地铁隧道产生影响。此外,下穿地段沿线房屋密集,房屋群存在多层和高层建筑,所经道路狭窄,车流量大,施工难度极大。

工地现场一名负责人表示,除了要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参数,还要对运营中的地铁隧道做严密监测,盾构过程会选择在地铁的非运营时段进行。为防万一,施工方还将在距离运营隧道附近做一段试验段,制订监测计划,为以后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做参考。

●难点2

下穿地质岩层复杂

有泥沙、磐石、地下水喷涌

据了解,盾构施工下穿地质包括有强、中、微风化泥岩、粉砂岩及清泉街断裂带,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其中,泥灰岩遇水易软化,容易造成盾构机刀具堵塞,粉砂岩则岩层强度高,对刀具磨损大,大大降低开挖效率。而清泉街断裂带,含有地下水较多,渗透性大,施工时存在喷涌的风险。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将不断优化掘进参数,加强监测等手段,保证开挖面的稳定,以及盾构施工的安全。

●难点3

运输盾构机

还需小心高架桥和电车缆线

考虑完地上和地下的难点后,天上架起的大桥,也是不容忽略的部分。据介绍,负责挖掘隧道的盾构机,直径超过6米,盾构机解体后高度也在4米左右,而东濠涌深隧的工程范围的上方,不但有东濠涌高架桥,还有内环路、江湾大桥,新快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东风路竖井和尾端竖井周边均设有高架桥,施工空间非常狭小,且桥底限高仅为4.5米,盾构机运输时无法避开高架桥,此外广州老城区存在不少电车缆绳,根本无法采用常规的运输方式。

对此,施工方表示,运输盾构机需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并使用液压平板运输车。

释疑

1 广州深隧排水系统何时使用?

据介绍,东濠涌深隧于2014年8月悄然动工,原计划竣工日期是2016年5月。然而施工现场一名工程师日前则坦言,工程完全竣工需等到2016年年底,实际交付使用则要等到2017年。

除了东濠涌深隧,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深层排水隧道系统规划组成还包括一条30公里长的临江主隧道和六条分支隧道及一座初雨处理厂,广州市水务局仍在开展该规划的编制工作。

2 深隧能否有效解决“水浸街”?

在地下40米处建设大容量的蓄水池, 这种通过先存储再排出的方式进行调蓄,城市排水压力将得到缓解,不但发生内涝的可能性有所降低,而且可以控制溢流污染和初雨污染。不仅如此,相比地表明渠或排水管网,深隧系统的建设成本也有明显优势。

有专家表示,建成深隧只能缓解广州内涝问题,无论是浅层排水和深层隧道,单独用其中一种方式都无法完全解决水浸问题,单独使用其中一种都无法让所有水浸点完成排水,所以广州老城区的排水将采取的是浅层排水和深层隧道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3 深隧管道是否能满足需求?

深隧管道与现今浅层的下水管道的差别,就像“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差别,目前,一般排水管道深度在地下3米左右,而深隧可达地下40米,管道挖得比地铁还深,一般排水管道直径1米,深隧直径达3米到5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如果就按现在的排水标准,规模基本合适。但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深隧工程仅仅可以承担5到10年一遇的规模还是略偏低。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