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7成上班族期待弹性上班制 3成不赞成怕没有加班费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新快报记者采访到的广州CBD上班族中,有70%表示期待“弹性上班制”。在表示期待“弹性上班制”的受访白领中,30%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20%则认为灵活性更强的弹性上班制更有助于提高效率。另外有20%则直接跟交通挂钩,认为弹性上班是“避开高峰期上下班”的明智之选。
任职于广州某互联网企业的小杜说,自己所在的互联网圈大多数开发岗位已经实现了弹性上班制,因为“对我们程序员来说,有时候写代码需要一大段不能间断的工作时间,写不出来的时候又需要一大段放空发呆的时间,必须由自己来安排,把人困在电脑前面没有用。”
至于不赞成弹性上班制的白领,理由也是蛮多且挺现实的。比如,弹性上班等于加班没有加班费,弹性上班意味着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也有人觉得弹性工作等同于自己不务正业,不努力,怕丢工作;更有认为弹性工作等同于没有安全感,像社会闲散人员,失去了“有单位”的优越感等等。罗小姐的看法跟不少受访白领的观点相仿,她说:“跟周围正装上班的忙人比较起来,自己这种能够work at home的,有时候会感到少少失落和一点点自卑。”
有意思的是,在80后90后当道的职场江湖,凭感觉个性使然的白领确实不少,“凭感觉走,弹不弹性无所谓”。
■新快报记者 罗韵/文
期待“弹性上班制”的白领圈
30%
为了“更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
刚刚成为母亲的某旅行社职员林小姐认为,作为一名职场妈妈,自由选择上班时间绝对是她的梦想。“孩子需要陪伴和照料,母亲也不想错过孩子成长中每一个最重要的时刻,想听到他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和第一次叫妈妈,可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制把人的时间钉死在办公室,让人无可奈何。不想提早给孩子断奶,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团队。”她表示,宁可白天在家陪孩子,傍晚家人都下班以后才开始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一份这样的工作,多少钱都愿意干。”
从事营销顾问的许先生表示,现代白领夜生活非常丰富,年轻人爱玩也是天性,“如果早上七八点要起床上班,那意味着晚上需要12点前入睡才能够保证成人所需的一天八小时睡眠,现在12点前上床真的很少了……一大早打卡既不人性化也会让人心情很差,因为要牺牲很多的个人娱乐生活。”
20%
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广告公司销售总监洪先生说,弹性上班并不是偷懒不上班,而是公司给予员工的信任,对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员工的一种激励。“就像有的人喜欢吃甜,有的人喜欢吃辣,每个人一天里面头脑最清醒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很不一样的,我的团队里面有十个人,有人早上6点就会自然醒,特别精神,但到了下午就犯困;有人中午才起床,却能一直高效地待机到凌晨,一刀切地管理所有人是管理者的懒政。”他说,他本人“脑子下午才会清醒”,于是很少在上午安排工作,倾向于把重要的会议等内容放在下午和晚上。
在某影视公司任职编剧的楼小姐坦承:“我就是天黑才有灵感,才能憋得出剧本”,即使白天在公司,她也是跟同事闲聊、淘宝和上网看小说。从事产品外包装设计的陆小姐的观点更为极端,她认为“我回公司纯粹只为了开会,一分钟都不会多待,格子间里面啥都干不成。”
20%
为了“避开城市交通高峰期” 这一简单愿望
在某证券公司上班的董先生说,自己为了每天准点打卡,需要在城市的交通高峰期挤上公交换乘地铁,往返住处和公司一天就要花费三到四个小时。“试过挤得皮鞋、手机都掉了,穿一身西装出门,到了办公室已经成了咸菜,毫无尊严可言。刚打完卡人已经累得不行,以一种很差的精神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现在我穿着一身运动服跟其他乘客搏斗,到了公司才换上正装,收拾发型,可是不在高峰期的话,去上班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轻松很多。”
做人事工作的周小姐家住金沙洲,本来在一家位于珠江新城的时装品牌公司工作,“同事很好,公司文化很好,待遇也满意,就是开车上下班太痛苦了。大家都已经吃晚饭在散步遛狗了,我却还堵在路上,多少可以享受生活的时间被白白浪费在路上。”后来,她跳槽了。
不赞成“弹性上班制”白领圈
30%
表示“弹性上班等于加班没有加班费”
在某互联网企业任职工程师的黄先生表示,弹性工作制并不是老板慷慨赠予的福利,而是带着蜜糖的圈套,“从来没有见过享受弹性工作制福利的人工作时间比朝九晚五的人少,那就是加班没有加班费的一种委婉的说法。”自从公司为研发部门撤去指纹打卡机,换上新潮的考勤APP,“说是自由安排上班时间,保证一周不少于40小时就可以。事实上,其他朝九晚五的部门,下班时间以后的加班都按照小时算加班费,我们这些自由安排的加班却是白加的,最多只能享受公司提供的免费晚餐。”
某电商创业公司的职员单小姐说,包括她在内的员工对公司实行弹性上班制着实高兴了一段时间,可是她逐渐发现,大家的实际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由于每个人的时间都不一样,HR无法逐一去考核,干脆就放弃了按时给加班费的规定。”
20%
称患有严重的拖延症和懒惰症,弹性上班“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
某房地产企业的职员于先生说,自己从上小学开始就是严格在闹钟的管理下生活的,离开了外力的管制,他害怕自己根本就无法说服自己起床去上班。“如果有一天不需要按时打卡了,我这种拖延症患者肯定就不愿意上班,肯定就会偷懒然后丢掉工作。”
10%
不太喜欢弹性工作的职业,只因“父母的不理解”
任职于某婚庆公司的设计师卢小姐觉得:“弹性上班的坏处除了太考验自觉性以外,社会和家庭长辈都认为朝九晚五才是正经的一份职业。”她曾经从事过不需要打卡的职业,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加班到半夜才回家,虽然赚钱不少,但父母还是表示极度不理解,“妈妈觉得我肯定是在外面干什么坏事了,他们那代人不会理解有什么职业是不需要穿正装和按时上下班的,如果有的话肯定就是偷鸡摸狗的事。”
弹性工作、错峰上班让员工整体效率确实提升不少,但是,这可是得要挑人的!一些自制能力差的人,也让懒惰症更容易发作……
新快报记者在广州CBD大大小小的公司中采访发现,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岗位早就迈进了“弹性上班制”、“错峰上班制”等灵活工作方式的新时代。新方式的确取得了大部分员工的支持,让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但同时老板和HR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思考和挑战:冷冷清清的办公室,连扫地阿姨都开始躲懒不擦桌子,孤零零的老板感到不被爱;按章办事多年的老HR,要为每个部门甚至岗位重新设计考核与薪酬奖励制度,工作量大大增加……甚至同事之间没有了一天八小时的硬性相处,关系也冷漠不少。
■新快报记者 罗韵/文
半小时“乾坤大挪移”,错峰上班小改变大效果
某小型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就在地铁上盖的写字楼里,虽然交通方便但是早晚高峰挤地铁却是要命的酷刑。职员Selina是个爱美的女白领,她每天早上穿一身运动装素颜在地铁车厢里跟其他白领乘客搏斗,冲进办公室打好卡以后才慢条斯理地换职业装,化精致的淡妆,佩戴首饰穿起细高跟鞋,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最惨的记忆是,曾经在地铁上挤掉了男朋友送的钻石耳钉,心痛了快一个月”,她说,虽然看起来是个人模人样的CBD白领,但是早高峰的时候感觉自己连最底层的人都不如,“什么礼仪、体面和修养统统都保留不了”。
她回忆说,自己的工作岗位需要面对客户,必须在办公室随时保持干净得体的外表,“经历了早高峰奋战,等到化好妆坐到办公桌前,精神已经疲惫不堪,话都不想开口说了,所以网上调侃的那句‘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真不是开玩笑的。”
三个月前,在同事们的抱怨下,老板同意实行错峰上班,把早上9点半的打卡时间延迟到10点,这半小时就乾坤大挪移到下午,把傍晚六点半的下班时间延迟到晚上7点,华丽丽地再度避开晚高峰。
实施新政以后,她又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在地铁上找到座位,一路上美美地自拍,慢悠悠地买早餐,避开整栋大楼的乘电梯密集时间,把好心情一直保持到办公桌前。她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提升,从前要拖沓到下午才开始进入状态,现在一大早就精神饱满。
“已经很满足了,千万不要小看这半小时的挪来挪去,其他考核什么的全部都没有改变,同事之间也一视同仁,一起晚到半小时,这样既省事又维系了公平,真的是小小改变,大大效果。”
弹性上班制弹走厌工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位于CBD的某医疗研发销售企业总共有2000名员工,去年年底,公司开始实行部分员工的弹性上班制。HR沈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因为技术瓶颈的限制,他们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比同行更长,盈利并没有随着市场增长而进步,员工状态也显得越来越疲惫,效率越来越低下。“研发和销售的同事占八成,这些人其实是可以弹性上班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调整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个性张扬爱好自由的8090后员工,他们最在乎的不是工资待遇,而是工作性质的自由,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该企业的90后业务助理小邓是弹性工作制的积极拥护者,他说,新方式实施以后,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状态都有所提升。“但必须承认的是,并非所有同事都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有的人自制力好,有的人喜欢偷懒,也许需要挑选比较专业和热爱工作的同事先实施会比较好。”
不过,问题来了——
也“弹”走了老板同事的爱
在这家医疗研发销售企业工作的小邓发现,新进公司的员工往往不能适应弹性工作制,“新人需要老人去引导,手把手教,也要融入团队和公司的文化,所以应该让他们每天花更多时间待在公司,起码要多跟同事认识。”
他还发现,最不能适应新方式的不是员工,而是老板。他也曾为了赶上部门会议在早上到办公室,平时满满当当的格子间里没有几个人头,颇有冷清的感觉,连打扫清洁的阿姨也开始松懈马虎,不认真把每个工位都打扫收拾妥当,经常有的桌面蒙着一层厚灰,或者垃圾桶没有倒空。
“老板年纪比较大,已经养成了上一代人那种半辈子准时上下班的习惯,很难调整进入弹性模式。比如,他自己早上八点钟到办公室,看到偌大的公司没有几个人,心情就比较不爽,会在开会的时候发脾气。我感觉他需要一些人头涌涌的画面来给自己的权威感充值,好像这样才能够说服他每个月发出去这么多工资,是有人在干活的,大家是爱公司的。”他说,单靠弹性上班制,员工的积极性和精神面貌确实有不少的改善,但公司的整体盈利情况很难在短时间以内有大的进展。
“可能因为相处少了,老板对大家的爱也有所减少,经理、主管等等领导层跟普通员工间似乎也有了些隔阂,以前经常有大型的聚会,一起去唱歌吃饭甚至短途旅行,老板会很主动去埋单,现在几乎不怎么组织集体活动。以前一天有八个小时硬性的相处,帮忙叫外卖复印拿快递什么的,没话题都会找到话题,没感情也能建立些感情,可是现在大家各干各的活,干完就走人,多余的话都不怎么说,感觉办公室关系也变得冷漠,新进来的员工和实习生不知就里,更没办法融入。”
公司HR面临挑战也不小
公司HR沈小姐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本来一刀切的考勤打卡,按小时支付加班费,加班到七点后报销餐费,九点后报销出租车费都是实行多年的惯例,现在每个人的上班时间都不一样,有的人弹性上班,有的人朝九晚五,那么考核的指标就不能再整齐划一。
“以前那种管理比较轻松,什么事情都基本上有章可循,现在考核每个部门的指标甚至周期都不一样了,很多从前没有想到的现在都要重新去想。还有就是维护办公室的和谐气氛,有的人早来有的人晚到,本来就容易滋生矛盾。”
她透露,餐费和出租车费报销规定还保留,但弹性上班的员工却无法享受从前的加班费了。
有此研究
为何弹性工作制更利于高效工作?
如今的员工们都想要弹性工作时间,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雇主能够给出一份弹性工作日程表。
尽管如此,美国早前一项研究发现,严格的时间安排对企业不利,因为这对员工不利。研究人员指出,这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压力对心脏、血压、良好的睡眠都危害重大。超过20小时不睡觉对身体及心理造成的伤害和饮5到6杯酒是一样的。数据还显示了一个更为隐蔽的问题:酗酒的可能性增加。一星期工作超过50小时的人慢性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工作的人的三倍。
弹性上班制, 你家公司真的适合吗?
不管弹性也好错峰也罢,好歹也算有改变。在受访的CBD白领中,就有不少白领吐槽说,自己遇上了食古不化的公司,高呼“都说企业就是family(家),弹性上班制又何时进我家呢”
弹性上班制,请快快跳进我们公司的碗里去
公司内部餐厅用餐时间能弹性些么?
●员工吐槽: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工作时间也不同
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内网近期有大批员工吐槽,理由是公司高层发现早上9点以后还有大批员工逗留在公司内部的餐厅内聊天用餐,于是决定要求餐厅在上班时间关闭不提供餐食,这个举动,引起员工在内网的强力吐槽。
在该公司任职产品经理的张先生说,他感到来自公司深深的不信任。“首先这是很幼稚的举动,招聘的时候HR都公开讲,公司餐厅是不间断提供食物,给加班的同事源源不断地充电,无需担心干活到什么点了就没饭吃,这是公司和员工彼此信任的表现。但是现在这样做,我觉得我们被当成幼儿园里没有行为能力的小孩来管理,老师把玩具收起来,小孩就只能老实了。”
他举例,自己的团队里面每个人工作的兴奋时段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能够按时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我在工作时间去吃饭,那都是因为吃饭的时间我在工作,那些9点以后在餐厅的同事,都是辛勤加班的同事,公司本来就有十分完善和详细的岗位考核,按照任务量等等多样标准来评估员工的表现,以此制定工资和奖金,没有谁会故意跟自己的任务量、自己的钱过不去。餐厅就是一个提供服务支持的配套设施,不应该承担这样的职责。”
谈到具体的工作时间,他说,偌大的公司里面有数不清的岗位,每个岗位的性质都不同,工作时间也不同。“行政、人事、客服这些服务支持类的同事,工作时间会相对固定,他们也能够在固定的时间用餐和休息,做研发、市场的同事干起活来很容易就没日没夜,如果要求全世界都按照饭点去吃饭,这是不现实的。当他们为了完成工作忍饥挨饿,之后却发现错过饭点没东西吃,多让他们寒心,完全不像我们这种大公司干出来的事,说出去丢人啊。”
公司的外出登记规定能弹性些么?
●员工吐槽:所谓的弹性工作,不仅限于上班时间
广告销售经理小陈就职于广州一家私营广告公司,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办公室里面最受欢迎的“同事”既不是给大家发工资的老板,也不是掌握报销大权的财务,更不是长相和声音都酷似志玲姐姐的前台小妹,而是一本不知猴年马月流传下来的黄页,每天同事们都要去翻阅。
小陈从事广告业十年,“黄页上面记载着本地各种机关单位和企业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原来,该公司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业务员早上按时打卡上班,中途外出拜访客户也需要打卡离开,并填写一份无比详细的外出事由登记单。
“登记也是合理的,只是我们公司这份外出登记单太详细了,需要有外出事由,财务可以简单填写去银行办事,我们业务员就需要填拜访的具体事项,比如谈合同,提案或者接客户飞机,还有对方公司名称、地址、联系人名字和电话号码,跟办签证差不多麻烦。”
但是,在业务员的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一次外出的拜访都有精确的指向,“有时候只是想去碰碰运气,聊一聊,参加某个社交活动以求得到机会,这样的情况根本没办法如实填写,只能作假,可是一下子哪里来这么具体的公司信息呢,有人就想到了抄黄页,从A到Z抄,厚厚的一大本要是抄完了还可以从头来过,反正也是走个过场,登记单根本不会有人看。”
他大胆补充说,要是换了他来当老板,“业务员就是跑腿的,单子就是跑出来的,吃喝出来的,唯独不可能是坐办公室坐出来的,我会把所有业务员赶出去逛街社交认识人,把他们的办公桌都撤销掉,把省出来的面积转租给别人,待在办公室里才等于是偷懒——我们业务员的薪酬就是底薪加提成,根本不用公司出规定去管,我们自己对业务是最积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