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广州

火场福尔摩斯解开火场谜团 通过两块香口胶找出真凶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一场火灾中,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冲锋陷阵的“灭火英雄”。其实,当灭火的消防官兵前脚离开火灾现场之后,就会有几名消防员进入现场,小心翼翼地在大火过后的灰烬中抓着、刨着……他们就是被誉为“火场福尔摩斯”的火灾调查员(简称火调员)——每次火灾过后,他们利用各种学科知识、技术手段条分缕析,在火场中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火灾真相,追踪到引发火情背后的“凶手”。

“火场福尔摩斯”

他们只与火场废墟、火灾爆炸痕迹、遇难者打交道

一场火灾中,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冲锋陷阵的“灭火英雄”。其实,当灭火的消防官兵前脚离开火灾现场之后,就会有几名消防员进入现场,小心翼翼地在大火过后的灰烬中抓着、刨着……他们就是被誉为“火场福尔摩斯”的火灾调查员(简称火调员)——每次火灾过后,他们利用各种学科知识、技术手段条分缕析,在火场中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火灾真相,追踪到引发火情背后的“凶手”。

■新快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夏萌颖

汽油桶、遗书、给领导的信

火场谜团都由他们解开

“火调工作,必须坚持严谨的取证、缜密的推理,必须经历千百次的核查、实验、分析,因为我们找到的答案不仅关系到一次事故原因与责任,决定着法律的裁决,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广州公安消防支队火调专家邓玉梅告诉新快报记者,20年来,他所接触到爆炸、火灾的成因错综复杂,在长期的火调工作中,遇到的现场有高层的也有地下的,有飞机也有轮船……原因有爆炸、放火、自焚、小孩玩火、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引发的意外火灾。

那是2009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火调员邓玉梅的手机突然响起,119指挥中心来电:广州市花都区某居民楼爆炸起火,在现场发现了一具遗体。警情就是命令,邓玉梅迅速赶赴现场。火灾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引起爆炸?是炸药?液化石油气?还是燃放的烟花?一路上这些疑问始终萦绕在邓玉梅心头。

赶到尚未解封的现场,邓玉梅发现,现场破碎的玻璃呈块状,碎片较大,燃烧痕迹较少,防护网飞出20多米,因此他初步判断,这十分符合燃气爆炸的痕迹。随后他穿上勘验服,带上勘验工具,一头扎进闷热的现场。4房2厅的房子燃烧得相当彻底,遗体靠在墙边呈坐姿状,并且已严重烧焦炭化,可供比对的痕迹很少,现场毫无头绪。

经验了得的邓玉梅拿起手电筒,蹲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查,一点一点地翻。突然一个埋在家具底下、被烧焦的衣服覆盖的汽油桶,进入了他的视线。为什么普通群众家里会有这样的汽油桶?会不会是自杀?循着这一思路,邓玉梅不断扩大调查范围,紧接着,在三楼楼梯转弯平台处,他有了重大的发现。平台上张贴着一封遇难者写给前妻的悲情诗和写给市领导的挂号信。

汽油桶、悲情诗、写给领导的信,一连串的证据在邓玉梅的脑海里逐渐形成证据链,疑问在他的脑海中一一解开。随后邓玉梅通过向知情人核实,一个完整的事件呈现在他的脑海里:离婚、年迈,再加上春节独自一人在家,遇难者心情低落,以至于酒后求死解脱,点燃油漆桶,引爆液化石油气。最终邓玉梅认定,这是一起自焚案件。随着案件现场移交,当邓玉梅走下楼梯,走出居民楼。此时,天已经大亮,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角落的香口胶、消失的凶手

自杀?他杀?火调员找出真凶

邓玉梅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火调人员,除了要具备掌握物理、化学、电工、力学等基础知识,通晓法学、逻辑学、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客观公正的品德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010年12月7日,广州市白云区鸦岗出租屋发生火灾,邓玉梅接到命令奔赴现场。现场是一处出租屋,遇难者位于卧室床上。经初步调查,由于在遇难者房间找到一份遗书,刑侦部门初步判断为自杀。然而,一连串的疑问却在邓玉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现场电源线路器具无任何熔珠熔痕、无汽油等助燃剂燃烧痕迹,引火源从哪里来?遇难者的手机、钱包、银行卡等贵重物品均不在现场,去了哪里?更为可疑的是,遇难者仰面平躺,无明显挣扎痕迹,极不符合人在火灾中逃生的本能反应。

这绝对不可能是一起普通的意外火灾!这个念头不止一次的在邓玉梅脑中闪过。邓玉梅并不认为这是自杀,现场证据告诉一再告诉他,此案有蹊跷!在邓玉梅的强烈建议下,公安部门重新召集刑侦、痕迹检验人员,推翻一切假设,从头开始……尸检报告出来时,最终印证了邓玉梅的判断,遇难者确定为他杀。那么,凶手是谁呢?邓玉梅和全体调查人员再次返回现场,从一个烟头、一块玻璃碎片查起,1小时、2小时,整整一个通宵,为了找到凶手,他们的眼睛个个都熬得通红了。

在现场冰箱旁的垃圾桶里2块口香糖残留物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有两块口香糖残留物?这会不会是凶手遗留下来的证据?此时邓玉梅精神起来,小心翼翼地从垃圾桶里取出口香糖样本,交予刑侦部门进行DNA检验。邓玉梅的猜想果然是正确的,最终刑侦部门通过口香糖残留物,迅速锁定嫌疑人,3天后杀人放火凶手被缉拿归案。

对话火调员

让火场开口 让废墟说话

火调工作复杂、耗时,就算没有危险物品和意外,现场烟气余火的熏烤,同样让人难以忍受。今年45岁的火调专家邓玉梅,担任火场调查员已21个年头。面对燃尽的废墟,面对散落的烟尘,他用汗水与坚韧一次次实地勘验,只求重塑现场;他用智慧与执着一次次拨开迷雾,“让火场开口,让废墟说话”。

新快报:能否介绍一下你的工作?

邓玉梅:火调工作就是与火场废墟、火灾爆炸痕迹、遇难者打交道,让火灾现场的废墟“开口说话”。虽不是法医,依旧像法医一样在收集证据。所以火调员要做的就是拨开迷雾见月明,破开谜底,让火场说出秘密,还原事故的真实原因。

新快报:一般什么情况下你们会出动?

邓玉梅:目前我们支队有4名火灾调查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出动,比如现场死亡1人以上、遇到疑难复杂火灾、火灾技术认定等。所以我们基本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

新快报:进入废墟,你害怕么?

邓玉梅:说实在话,我也是普通人,面对残墙断璧、烟熏火燎的现场,面对惨不忍睹、恶臭难闻的废墟,我也深感恐惧、恶心,但是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我就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新快报:听说通过火灾现场情况调查,给出防范建议也是你们的任务?

邓玉梅:没错,除了火灾的结果报告,我们还须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对管理上的漏洞和预防给出建议,比如:加大对广州独居残疾老人的关怀,加强对“候鸟型”小孩消防安全教育,推动各类电器产品技术革新。通过灾害成因分析的延伸调查,提出消防技术规范修改与法律的修订的依据。

新快报: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火灾调查员?

邓玉梅:火灾调查员很多时候是与战斗员同时进入火场的,这就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面对废墟与尸体,这也要求火灾调查员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在取证调查时,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现场的所有物证、痕迹、笔录进行判断、分析,找出完整合理的证据链。对线索、证据要做到正面能论定,反面推不倒。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