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大钟楼元旦钟声将再鸣响 80年代因影响居民而停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已沉默20多年,集体记忆里悠扬的“报时器”又回来啦
新快报讯 记者谢源源 通讯员 刘迪报道 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的粤海关旧址“大钟楼”落成于1916年,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如今,沉默了20年的大钟楼,将于元旦再敲响。12月25日,荔湾区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一行来到粤海关调研,就敲钟具体时段给出相关意见。
上世纪80年代因影响居民而停
粤海关设立于1685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海关之一。粤海关旧址“大钟楼”是国内海关中第一座钟楼,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记者来到“大钟楼”顶层钟室,据介绍,顶层钟楼为穹隆顶,高13米,四面各砌两柱塔司杆双柱。钟楼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上为钟机房,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向外圆钟面,昼夜通明,可24小时奏乐报时,钟声悠扬远播。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钟楼报时所用国际流行报时音乐《威斯敏斯特》曾改为《东方红》,而且并非用机械敲击,改用高音喇叭播放。1987年维修时,恢复钟楼原色泽光纹及钟面字形。
“以前,大钟每隔15分钟响一次音乐,演奏的乐曲是英国的《女王万岁》。”工作人员表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周边居民反映钟声对其影响较大,停止钟声和音乐报时。
节日重新鸣钟奏乐被提上日程
在老广州人的岁月里,粤海关大钟楼的钟声作为生活起居的报时器,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是留在广州人心目中的集体回忆。近年来,恢复钟声的建议时常被提起,广东省人大代表还提出了《深入挖掘“大钟楼”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广州“千年商铺”历史名片》的建议。
“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有美感。”荔湾区政协委员党禺说,他非常赞同恢复鸣钟,至于鸣钟的具体时段,他希望尊重历史,在一些重要时间点来进行。
区政协委员易俊华也表示,建议结合重大节日等,如春节、元旦等,作为一个固定节目来进行。另外,他还建议与珠江夜游相结合,夜晚某些时段鸣响,让钟敲得有意义、有代表性。
如何做到不扰民?企业代表肖茂林希望,早上鸣钟的时间能晚点,因为广州夜猫子多,早上8点鸣钟太早。但代表易俊华却建议早点,“俗话说,晨钟,这不仅仅是代表时间,更是一种意义,越早越好”。他建议可以考虑将音量调小,做到晨鸣不扰民。
荔湾区政协文史委主任管宇也表示,要选好时段,音量调到合适,“给人平安钟的感觉,不但不扰民,还会是享受”。
海关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已进行过试鸣,一切正常。目前计划2016年元旦当天早上8时正点敲钟。之后是否每天鸣钟以及鸣钟的频率,还需进一步听取意见再确定,届时再详细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