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元旦前所交超生罚款不退 1300万黑户大部分解决

信息时报
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发布会,请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王培安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条件成熟、时机适宜,中国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本版据新华社、中新 (除署名外)
全面二孩出台条件成熟时机适宜
王培安在发布会上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条件成熟、时机适宜。①中国正处在劳动力比较充裕的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面临的矛盾不是劳动力数量问题,主要是要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②中国还处在社会抚养负担比较轻的时期,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处在比较充裕的人口红利期;③中国育龄妇女的总量2011年达到3.8亿的峰值以后在逐步减少。
预计2030年人口达14.5亿峰值
王培安指出,预计2030年前后总人口达到14.5亿左右的峰值,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在13.8亿人左右,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起码要坚持二三十年
王培安指出,少生优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但同时中国还存在少生和多生并存、不生和超生并存问题。在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通常贫困地区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相当脆弱的,对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是不利的,所以说计划生育还要坚持。
王培安表示,这个长期坚持起码是二十年、三十年,到一个时期以后,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9000万对夫妇符合全面二孩政策
杨文庄介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高龄孕产妇家庭将明显增多,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服务任务更加艰巨,卫生计生部门要采取系列措施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杨文庄表示,我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万对左右,60%是在35岁以上,50%是在40岁以上。政策实施以后,高龄孕产妇家庭明显增多,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大。
妇产科儿科医疗保健服务将调价
杨文庄表示,中国产科儿科人才紧缺确实是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教育方面要加强产科、儿科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加大儿科等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要加强对助产士、产科医师、儿科医师、护士等给予倾斜。结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格的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特别要向妇产、儿科、妇产科等倾斜。
1300万黑户问题绝大部分已解决
有一些媒体反映,1300万的黑户问题是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炒作的也很多。杨文庄指出,其实黑户问题成因非常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外生育子女没有落户,也有好多人在外地生了孩子没有及时返乡落户等。经过公安部门这几年集中清理黑户的问题,2010年六普发现的有1300万没有户口的问题绝大部分都已经解决了,这其中由于计划生育因素没有落户的基本是很少的。
焦点回应
1。元旦前生二孩要罚吗?
已处罚的不能“翻烧饼”
有记者问,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社会抚养费制度会不会进行改革?之前违法出生的二孩是不是要继续征缴社会抚养费?
杨文庄表示,社会抚养费是依法确定的与计划生育配套的制度,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也就是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规定,社会抚养费作为政策外生育的一项限制措施仍需继续坚持。根据中央《关于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指导各地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加强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这项政策落实好。
杨文庄说,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会产生法律衔接上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衔接的问题,必须坚持法治的精神,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前,也就是2016年1月1日之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已经依法处理完成的应当维持处理决定,不能“翻烧饼”;尚未处理或处理还不到位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地方人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依法妥善处理。因为国务院的社会抚养费办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征收的对象、征收的标准、征收的数额都是由地方政府和人大依法确定的,所以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要由地方依法进行处理。
广东省卫计委:
元旦前抢生二孩的属违法行为
记者从广东省卫计委了解到,对于新条例实施前抢生二孩的,按照法律法规属违法行为。
记者从广东省卫计委相关人士中了解到,对于社会抚养费、再生育第三孩的界定,目前广东还没有具体规定,今年还会再出配套措施,并且补充修订省条例。对于今年元旦新条例实施前抢生二孩的,还是跟此前的回应一样,“按照法律法规属违法行为”。同时,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对已经作出处理的不再改变;对尚未作出处理的,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信息时报记者 张秀丽
2。独生子女证可否补领?
全面二孩后不再发放
有记者提问,以前有些人是没有领独生子女证的,但是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现在是不是可以补领,是不是能够享受到老人老办法的待遇。
张春生表示,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7条作出了规定,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期间,自愿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因此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前,如果一个家庭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但是他又没有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各省都有相关规定,可以根据省条例、有关规定去补领,并且可以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依法享有相关奖励和扶助优待等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根据中央《决定》,自愿只生一个子女的家庭,国家就不再鼓励,并且不再发放相关的证明,同时也就不享受以往的相关政策。
数读
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万对左右,60%是在35岁以上,50%是在40岁以上。
多次生育意愿的调查反映,我们国家80%以上的群众都希望生育两个孩子,90%以上都非常支持赞同全面两孩政策。
我国2015年有10个亿的劳动力,再过五年还有9.9亿劳动年龄人口,到2030年我国还有9.58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到2050年仍有8.27亿的劳动年龄人口。
2010年六普发现的有1300万没有户口的问题绝大部分都已经解决了。
二宝来了 大宝竟然频频“生病”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熊佳焰 通讯员 白恬 韩文青 张灿城
最近在广州的几家大医院,有儿科医生发现,一些特殊的小病人,隔三差五就“头晕”、“脚痛”或者“肚子痛”,但实际查不出什么病来。医生一问之下才发现,这些小朋友都是家里有了二孩后才出现类似反复的病症。对此,医生提醒,这属于“二孩家庭长子/长女的适应障碍综合征”,根源在心理,尤其初中阶段青春期大宝最容易“受伤”。医生建议,父母计划要二孩后,最好在孕前、孕期、孕后都做好大宝的心理安抚,让其逐渐接受二宝。
医生:
小孩频频“看病” 多来自二孩家庭
广医三院儿科主治医师钟鑫琪发现,近来一些“小病号”成为常客,多数是因为反复的“肚子痛”、“头晕”等等,做完体查后却没发现病症。经过询问后他发现,这些“小病号”都碰巧在生在二孩家庭,小弟弟或小妹妹出生后,哥哥或姐姐开始出现“爱闹脾气”、“容易发怒”、“不爱吃饭”等等,随后便“奇怪”地总有各种病痛。对此,他分析这些小朋友的各种表现和反复出现找不出原因的“病痛”,属于“二孩家庭长子/长女的适应障碍综合征”。
“不少生二孩的父母反映,在孕期或是二宝出生后,大宝经常有以下表现:情绪脆弱、容易哭闹、任性倔强、行为退化、偷偷地‘虐待’二宝、越来越黏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现躯体症状,如容易生病、受伤、咬指甲、抽动等自我刺激的情况。”广医三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表示,这种种的行为应激状况,不仅伤害了孩子,也给家庭带来了压力。
“多的时候一个月有三四例这种小病人。”华侨医院精神医学科医生表示,而广医三院的医生称,这种病例一个季度或多或少也有5例左右。
分析:
青春期大宝最易“受伤”
在采访中,心理科医生告诉记者,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阶段的大宝最容易“受伤”。
“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十几年都是家庭关注的核心,小弟弟或小妹妹一来完全被打乱,这个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成长未发展成熟,自我保护意识最强,所以最容易有情绪应激反应,也最容易产生失落”,华侨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贾艳滨表示,而3~5岁阶段的小孩哄哄就好了。
贾艳滨建议,对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要特别注意陪伴和让其感觉到父母的爱,消除不安和焦虑,邀请他们一起参与照顾二宝。
医生支招
如何让大宝接受“二孩”?
让其一直参与到二孩的出生和照顾当中
孕前
暗示或带大宝接触二孩家庭
广医三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建议,父母在计划生二孩的时候,就可以尝试通过图书、故事、与小朋友游戏等方式来暗示:“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会有一个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在生活的细节中,可以通过情景游戏来实现。比如,扮演如果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大宝的生活或者行为方式会是怎么样的。还可以带着大宝去已经有俩宝的家庭串门,近距离的接触小宝宝,了解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同弟弟、妹妹相处的。
孕期
让大宝感受二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
据介绍,很多妈妈在得知怀上二宝后怕大宝有情绪不敢告诉大宝,但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谭小华认为,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同大宝讲,告诉他:“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在妈妈的‘宫殿’里一点点地长大。”让大宝从心理上获得共鸣。在孕育二宝的不同的时期都和大宝一起分享,如二宝现在在肚子里有多大了、发育了什么器官、会有哪些反应,可以让大宝感受一下胎动,带着大宝一起跟二宝讲话,让大宝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长。
此外,怀孕期间在为二宝的出生准备东西时,也不要忘了给大宝也买一点他喜欢的玩具,并告诉他:“这是代二宝送给你的。”这个过程能够让大宝逐渐真实的感受到二宝的到来。
出生后
拥抱逗乐不能少 大宝二宝一样爱
二宝的出生往往占用了父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时大宝难免失落、焦虑。
谭小华建议,对大宝的各种情绪,父母要更有技巧地处理。首先,理解大宝出现的焦躁、违拗情绪。父母在大宝因二宝吃醋闹情绪的时候告诉他:“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但是你这样做不对,如果能……就更好了。”当大人喂着、抱着、逗着二宝时,告诉大宝:“你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大家都很喜欢你。”同时也可以让大宝也像二宝一样,体验一下被拥抱、逗乐的感受,体验像二宝一样儿时的娇宠。
不能把大宝送到别处 反而要多陪伴
创造机会多陪伴大宝。尽可能的让俩孩子都在父母身边,避免将大宝送到别处。创造机会让二宝加入大宝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带着二宝一起送大宝出门上学、一起在门口迎接大宝放学,带着二宝看大宝的游戏、表演,并适当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在二宝睡觉或者条件允许的时候,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同大宝单独在一起,聊天、玩玩具、讲故事、外出游玩等等,减少大宝“因二宝的到来而父母被占有”的感受。
避免把大宝二宝经常进行比较
谭小华建议,不要在两个孩子间进行比较。孩子的气质特点及发育阶段不同,他们的行为模式就不一样,进行比较容易破坏两娃之间的感情,特别要避免当面指责、训斥的情况。对于有些看似“逗孩子的”,比如“有了弟弟、妹妹,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妈妈们一定要当面给予严肃制止,并且认真且坚定地告诉大宝:“爸爸妈妈永远都很爱你!”
让大宝参与帮忙照顾二宝
比如,和大宝一起给二宝做抚触、主被动操,让大宝抱抱二宝、给二宝读读儿歌、帮忙拿点小东西之类等等,当然这些行为要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同时这个过程中,要给大宝满满的赞扬。这样不仅能增进俩孩子感情,而且能让大宝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请家人和老师帮忙安抚大宝情绪
谭小华说,生育二孩后,妈妈们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但是不管是孕期还是产后,妈妈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如平常,这需要借助周围人的力量,特别是来自家人的关爱。同时在这个时期,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密切的沟通,让老师协助大宝进行情绪和行为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