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广东下了先手棋

羊城晚报
关注
建言“十三五”传广东心声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在教育这一民生问题上,两会期间广东都有哪些建言?“十三五”期间,广东教育会有哪些重点部署?羊城晚报记者就此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上图,特派记者汤铭明摄)进行了专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云
羊城晚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建议或者议案?
罗伟其:我特别注意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以前只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这次把“支持”两个字放在前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但是,现实中还是有政策不到位,所以,我这次带来的建议就是:希望国家在修改和完善有关支持民办教育法规政策的过程当中要解放思想,要算大账,要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处理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制定的政策才能到位。因为认识不到位,制定的政策肯定不到位,制定的政策不到位,落实肯定不会到位。
羊城晚报:您可以具体解释一下“算大账”的含义吗?
罗伟其:国家提倡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增加一大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有选择性的优质教育资源。
但是,现在民办教育当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就是舆论总在民办教育的公益性、盈利性中间打转转,认为凡是公益性就不能有盈利。
我们要想一想:第一,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一样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本来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政府的责任,现在政府提供的学位不足,让社会力量去办了,如果社会力量不办,全部由政府来办,政府将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或许都还不一定满足现实的需求。如果政府投入不足,影响很多人没书读,最后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这个大账我们得算。
现在民办教育已经把政府的缺位账补上去了,只要它能保证教育质量,学生不管是在公办学校上学,还是在民办学校上学,都是在接受教育,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政府给些政策上的支持有什么不可呢?它有一定盈利为什么不可以呢?政策要管的是它的办学方向,只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剩下的我觉得都应该放开,应该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这就是算大账。
我个人认为民办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办学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跟公办学校一致,他们都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都为国家培养人才,它的性质是一样的。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要求一些企业家或者社会力量去办学而不求一分钱回报,我觉得太理想化了。目前全省范围内没有回报、全免费读书的唯一一所学校是碧桂园职业技术学院。我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学校,但是总体上,目前来讲这样的学校还是凤毛麟角。
社会资本办教育,纯粹公益性、不要回报、非营利性,这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现在的国情是“投资”民办教育,不是说简单的公益性办学,我们要承认这个事实,不要在这里面打转转。
羊城晚报:两会前,教育部专门举办了专题发布会,推介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经验,在这样一个时间点首次举办广东专题的发布会,许多人认为意义特殊,您怎么看?
罗伟其:因为国家正式公布了要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计划,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以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觉得广东要当好排头兵,要能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方面成为一个先行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科技从哪里来、高层次的人才从哪里来、高水平的科研从哪里来的问题,广东必须下大力气把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提前布局和抓好,这样才能解决广东长期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从这一点来说,广东下了先手棋,也采取了系列措施,出台了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文件,这在全国引起了反响,教育部这时候觉得广东先行了一步,把广东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有利于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和有利于促进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广东要创建国家的大科学中心,作为广东教育部门,一是要积极去争取广东高校在国家大科学中心布局当中的位置,争取尽可能都列入国家的计划,希望国家在布局当中能在广东布更多的点。现在中山大学希望实施天琴计划,我们希望中山大学去争取国家立项,成为国家的一个布局,成为一个大科学中心。类似的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的创新平台科技平台,我们都鼓励广东的高校积极去争取,这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也希望广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中心能够倍增。作为高校来说,应该主动作为,主动去申请。希望广东能够有更多的研发机构。
3月6日下午广东开放团组的发言上,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也都呼吁了要在广东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家都在共同发力,希望广东把这些平台建得更好,为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广东高校也责无旁贷。
羊城晚报:“十三五”期间,广东教育会有哪些重点部署?
罗伟其:广东教育的“十三五”发展,从大的层面来说,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对接国家对“十三五”的总体要求和“十三五”教育专项规划的要求,再结合广东的实际。我们“十三五”工作的核心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然后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工作,这也是“十二五”工作的一个延续,“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出创强争先建高地,“创强”是创教育强省,“争先”是希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我们“十二五”期间在推进教育强省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十三五”工作重点是推进教育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