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19宗儿童走失案2人死亡 儿童多在地铁公交寻回
摘要: “孩子走失了,请大家帮忙寻找……”您在朋友圈肯定不只一次见过这样的信息。随着信息工具的发达,身边走失孩子的信息似乎越来越多了。很多走失的孩子成功地找回来,但也有少数孩子没能找回。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小孩容易分心,被周围环境吸引。
□专题统筹 郭苏莹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郭苏莹 梁健敏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孩子走失了,请大家帮忙寻找……”您在朋友圈肯定不只一次见过这样的信息。随着信息工具的发达,身边走失孩子的信息似乎越来越多了。很多走失的孩子成功地找回来,但也有少数孩子没能找回。每一次寻找不光牵动着走失家庭的心,也牵动着每个普通妈妈的心:万一我的宝贝走失我该怎么办呢?
孩子为什么会走失? 走失了该怎么办?哪些办法可以找回来呢? 又到开学季,针对小孩走失的话题,信息时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的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和社会组织,希望能告知市民如何科学寻儿。
个案
两周内孩子走失两次
“没想到两周内孩子走失两次,”来穗打工的杨女士有过孩子两次走失的经历。杨女士家在天河区车陂,有3个儿子。今年8月17日,大儿子在BRT车陂站走失了,最终在BRT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当天找回。
没想到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一次。仅隔一周的8月23日,杨女士发现3个儿子均不在家,她到处寻找未果,于是向车陂派出所报警。在警方帮助下终于找到二儿子和三儿子。随后,走失的大儿子也被找到。
但不是每一次孩子走失都那么幸运,有的孩子走丢后,找回来时却是悲痛的结局。今年3月份,媒体报道过的12岁自闭症男童叶子荣,在广州市天河区龙洞保利林海山庄附近失联后,期间,警方出动搜救队、媒体广而告之、网友积极转发。没想到,最终警方找到的却是叶子荣冰冷的尸体。
来自警方信息显示,在今年广州媒体公开报道的19例走失儿童的案例当中,17例成功找回。
数据
地铁BRT走失者 七成是儿童
这只是千百宗走失儿童中的个案。 由于走失儿童统计口径不同,公安部门一直没有公布准确的数据。我们只能从小范围的调查获知一二:在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中,一个月共发布信息61条,共找回儿童46名。
据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每月走失儿童约有12宗。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有结果反馈的广州地区孩子走失案例有19宗。其中,成功找回的17宗,1宗不幸遇害,1宗坠亡。
走失人群绝大部分都有搭乘交通工具的经历,记者从在交通工具的寻人当中,儿童占了七成。
来自广州交通部门的信息显示:2015年光是上半年地铁公司就有60宗走失儿童事件,占寻人事件的七成。7月份,地铁站就有10宗走失儿童的报告。无独有偶,记者从广州BRT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共帮助24位走失者找到家人,其中18名都是儿童,约占七成多。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广州公交系统接到走失孩子报告并成功寻回的就有32人。
原因
或迷路或智障或贪玩或离家出走
走失儿童并非少数,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走失呢?记者梳理发现,一种是“幼童迷路”,3~5岁的年龄段的幼童具有自主的活动能力,但由于心智发展还极不成熟,他们对安全与危险几乎没有判断力,家长疏忽大意走神,幼童就很容易走失。
另一种是离家出走型,广铁民警告诉记者,暑假是青少年走失的高峰,大约四成青少年走失是因为家庭原因,也有部分青少年是沉迷网络想去见网友、辍学打工想去看外面世界等原因走丢。
还有一种是拐卖案件。警方透露,拐骗多发生于两个地方:一是比较热闹的公共场所,人多视线受阻,容易趁乱下手;二是上学、放学路上,没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看护,监护人的疏忽大意,往往让拐骗犯有机可乘。在涉拐案件中,除了职业的人贩子外,有生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原因。
据BRT工作人员介绍,在广州BRT公司今年帮助找寻的18例当中,小朋友与家人在BRT走失主要原因有三种:一种是与家人一同出行中被人流冲散;一种是贪玩,趁监护人不留意独自出外玩耍,坐车后忘记回家的路;还有一种是生活或学习压力过大离家出走。
最后一种是特殊孩子。在走失的儿童当中,特殊孩子所占比例不少,由于部分特殊孩子存在智力障碍,走失概率也比较高。
地点
走失儿童多在地铁公交寻回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联合中山大学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慧卿共同发布了走失孩子报告,并独家披露给信息时报。
报告针对特殊儿童走失问题进行研究,以此降低特殊儿童和普通孩子的走失率,促进形成一套可行的走失应对体系,缩短寻找时间,保障出行安全。
报告显示,特殊孩子(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唐氏综合症、脑瘫及罕见病等身心障碍疾病的儿童)走失率偏高,超过三成的特殊孩子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曾经走失过。在性别上,男孩较女孩而言更容易走失。
少儿走失事件有没有高发地点?“其实各个地点的少儿走失事件都有发生过。从总体上来看,在大街、公园、商场、游乐场地铁站等人群密集的地点更多。在与家长提供的孩子寻回地点信息来看,走失孩子的寻回地点主要集中于地铁站、公交站,占到30.3%,在家附近寻回占到12.12%;而前者是比较集中于在家附近寻回。
找回
大部分一天能寻回 找警察效率最高
所幸的是,走失的孩子一般在比较短的时间寻找回来。
报告显示,大部分的走失孩子都是在一天内就被寻回,甚至数小时内找到的,当然,花费了2~5天时间将孩子寻回的比例也不容忽视,花费了一周以上的时间来寻回孩子的也占了一定的比重,出现了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情况。
在寻找走失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家长都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自己的孩子,如:公安、学校、家长组织、监控录像、地铁、公交网络等。
而让家长根据寻回孩子动用的资源作用排序的结果显示,警察、派出所排在最前面,其次是自媒体(微信、微博、网站),再接着是电视台、家长组织、所在学校、报纸媒体、地铁公交公司、官方微博,最后是救助站。
困难
寻找范围广 信息渠道难连通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副总干事高洁兰一年多曾参与10次寻人,她总结称,大部分走失孩子都有搭乘交通工具的经历,社工一般都会通过羊城通消费记录、查监控寻人,而且在社会中热心人士也比较多,积极提供线索,但一些寻人信息追踪到后来,都遭遇过因为种种原因断掉线索的情况。
“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是有作用的,但每一个环节又因种种原因连不起来,公安、社工组织、公交系统等各个部门信息渠道没打通,这也是寻人难的一个原因。”高洁兰说。
孩子走失应第一时间报警

小孩天性活泼好动,家长在公共场所切记时刻看好自己的孩子。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低龄儿走失更难找?热心群众总送吃的?用定位手表就放心?走失24小时才报警?……近日,记者采访1年多内已寻人10例的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副总干事高洁兰,她向信息时报记者独家讲述曲折的寻人经历以及寻人的提醒:有些走失家长应第一时间报警、应写寻人启事。
走失
8月11日
“唐宝宝”出门玩耍彻夜未归
“男,身高1.51米,唐氏综合症人士,口齿不清,8月11日中午从同德离家至今未归,当时身穿白色、红领短袖T恤,灰色短裤,脚穿咖啡色鞋子……”2014年8月,这条寻人启事在网群、公疗站、街道、微博等流传,走失的人正是阿敏。
当日中午,阿敏出门去熟悉的CD店玩,没想到了晚上仍未回来。想到孩子有智力障碍,可能会遇到种种危险,母亲吴女士十分恐惧。“孩子一直到10点都没回来,我就到所在地同德派出所报案。儿子整夜未归,我便彻夜末眠,虽然报了案,但儿子是一个唐宝宝,所以我的内心既担心又恐惧,一直煎熬到天明。”
寻人
8月12日
到派出所查看监控一无所获
第二天,吴女士便向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求助。在社工帮助下,阿敏的资料被整理成寻人启事,向各个网群发布。下午2时,吴女士和社工一起来到同德派出所,将印有阿敏照片的寻人启事备案。
下午5时,距离阿敏失踪已有27个小时。吴女士接到一个热心人士的电话,对方称记得在11号下午六七点左右,在地铁体育西站曾见到与照片模样相像的人擦肩而过,可能是阿敏。吴女士听到消息后,马上与丈夫到天河地铁派出所查看监控,但未发现任何消息。
这一晚,对于吴女士夫妇来说,又是一个不眠夜。
转机
8月13日
查羊城通发现孩子曾坐地铁
熬到天亮,早上6点钟,吴女士夫妇又坐车四处寻人,但一无所获。
在社工建议下,吴女士想起儿子使用羊城通的习惯,“他可以搭地铁”。通过羊城通公司查询到的消费记录及地铁相关部门的记录显示,阿敏曾经从西村地铁站进站。13日晚上,吴女士与义工来到火车站派出所查看监控,发现了阿敏乘坐地铁搭向滘口方向的线索。不过,监控就此断掉,儿子上了哪趟车,又从哪里下车了,仍然没有人知道。“那时已经夜深,只能等第二天羊城通更新新的消费记录才行。”吴女士说。
失望
8月14日
查看监控未果当场大哭
这天,吴女士接到了社工电话,说阿敏曾于12日晚上11时47分在番禺广场C出口出站。吴女士带着一丝希望,来到了番禺广场附近的派出所。
然而,派出所民警在查找后,却称不方便打开监控视频。 “民警问我有没有报案,我说有,但他回答我说要看录像可以,但必须由报案所在地民警一同前往才能给予方便,我又请求可否帮忙通过监控查找孩子行踪,但被拒绝了。”当天,吴女士在派出所门口大哭了一场,“我心里有多难受,那天气温30多摄氏度,我们饿着肚子跑了一整天,满怀信心在这里会得到一点希望,但这希望也没了”。
团聚
8月15日
经好心路人报料终找到阿敏
柳暗花明又一村。“15号早上收到消息证实,14号早上8时30分儿子在肯德基清河东店逗留了约2个小时。”幸运的是,在吴女士准备再去看监控时,义工收到好心人信息证实,阿敏正在永农厂门口。报警求助5分钟后,派出所打来电话称,阿敏已经找到。
“五天五夜没合眼了,每个地方都找,都快没希望了。那个时候,我作为一名母亲,五天来积压在心里的所有痛苦,一下子爆发出来,在众多的人面前痛痛快快哭了一场,用泪水冲去积压在我心里面所有伤痛。”
提醒
低龄儿走失更难找?
大孩子最易被忽略
曾参与多名特殊儿童丢失寻人的高洁兰表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低龄孩子走失会较难找,因为他们不懂得求助,被拐卖的几率也高。但实际上,7岁以上的大孩子及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的特殊儿童是更容易被忽略的人群,应该引起注意。
高洁兰说:“从求助方式来说,年龄较大的孩子虽然具备求助能力,但真正能有效求助的并不多。像阿敏这样的特殊儿童,他们会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但由于年龄大,个子高,不会让人注意到是一个走失儿童,所以走失范围更大,寻人难度也更大。”
热心群众总送吃的?
不如报警会更有效
“很多孩子都会在便利店、餐饮店吃东西,热心人士看到他们可怜往往会给他们送吃的,可是偏偏不懂得报警。”高洁兰介绍,“不少人由于缺乏救助走失儿童的经验,没有主动报警的意识。也有人觉得,送食物是比较快速帮助他的方式,担心报警后程序多麻烦多。其实,报警后不需要很复杂的程序,反倒是及时向警察反映情况,更能有效帮助孩子回家。”
用定位手表就放心?
手表常常最先被丢掉
如今,号称防丢失神器的儿童定位手表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但有了儿童定位手表就能高枕无忧了吗?高洁兰表示,不能靠给孩子戴定位手表就觉得孩子不会走失了。
她表示,“首先,儿童手表定位受信号影响,并不能做到100%精确定位。其次,我们接触到的情况中,有些孩子其实不愿意戴手表的,觉得幼稚;还有些孩子走失后,丢东西时会把手表丢掉。另外,如果遇到坏人,手表也是最先被拿走的”。
走失24小时才报警?
儿童走失应马上报警
高洁兰表示,在她接触的案例中,不少家长曾在孩子走失后,认为只有超过24小时才能报警,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高洁兰建议称,“每当遇到走失孩子的情况,家长不管怎样都应先报警。孩子失踪后的24小时是黄金寻找期,家长这时可让一名家庭成员到派出所立案,警方接报后会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而且立案后,义工也可以帮助介入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