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广州

手游公司帮孩子离“坑” 限玩真能堵沉迷?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暑假到了,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玩手机。

大洋网讯 火遍国内的手游“王者荣耀”,此前吸引了不少的小学生玩家“入坑”。昨日起,腾讯将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包括游戏累计时长或单次时长对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对于临近暑期的家长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记者走访佛山多家小学,通过对话家长了解到,佛山小学生沉迷这款游戏的不在少数,其中不少孩子瞒着家长在游戏中消费,金额动辄千元。据悉,目前家长为了让学生不玩游戏,通常采取禁用手机等严厉措施。但心理专家指出,此举未必效果最佳。

手游公司帮孩子离“坑”

措施:强制下线实名认证防沉迷举措有效否?

“王者荣耀”的发行公司腾讯此前透露,目前该游戏的注册用户已达2亿人。根据极光大数据《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这款游戏的14岁以下用户占比3.5%,15~19岁用户(含18~19岁成年用户)占比22.2%。此外,通过腾讯浏览指数平台统计,最近一个月,浏览和搜索王者荣耀的用户年龄分布如下:12岁以下占比3.62%,13~17岁占比14.50%,18~35岁用户占比71.14%。

腾讯2017年一季报则显示,其智能手机游戏收入为12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王者荣耀”一款游戏的收入为60亿元,是目前收入最高的一款游戏。

昨日起,腾讯将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王者荣耀”将基于游戏累计时长或单次时长对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实现防止沉迷游戏的目的。其中,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除此之外,“王者荣耀”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与现有的成长守护平台双管齐下,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除了“王者荣耀”,其他诸如“梦幻西游”等多款网络游戏早前已陆续对游戏玩家要求实名认证。对于未成年人玩家,游戏开发者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使用。

家长:孩子注册“小号”依然有漏洞担心难完全禁止

对于昨日起实施的“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佛山有家长表示,在暑期到来前出台这样的举措,对于家长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但也有家长担心,虽然下了“重剂”,但对于部分使用成年人账号登录的中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措施似乎作用有限。“比如说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只能玩1个小时,但他用成年人的账号玩怎么办?”家长刘先生说,他三年级的儿子目前的账号正是自己的微信号,每逢周末,儿子总会拿着自己的手机玩上四五个小时。

据悉,对于昨日实施的措施,还有小学生发帖吐槽了实名制的鸡肋,“机智的我随便上网找了个身份证,居然通过认证了。”有玩家表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目前在网上确实能够找到大量的成年人身份证信息。

此外,还有孩子称可以注册一个家长不知道的账号(小号),绕过家长的“视线”。对此,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长守护平台将再次迎来升级,升级后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家长只需要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堵不如疏引导很重要

建议:与其一味堵不如“疏堵结合”

“其实不止是‘王者荣耀’,对待其他手游也是,家长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全面的。”佛山市12355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队长邓赞朋说,自己家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也是一个“王者荣耀”的玩家。“他们班上超过八成的男生都在玩这个游戏。”邓赞朋说,孩子回到家会问他游戏里面人物“曹操”和“诸葛亮”的故事,因为如果不懂,就在班上插不上话。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沉迷,可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措施,比如禁止接触手机,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干预是个误区。”邓赞朋指出,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只能是暂时堵住,但今后一旦在其他渠道能够接触到这类游戏,反而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沉迷。

“因此我建议家长先和孩子们做好沟通,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个游戏。”邓赞朋指出,其实很多真正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关爱,又或者是课余生活不够精彩、人际交往缺乏技巧等多重原因造成,以惩罚的方式处理不妥,体罚的应对方式更是不可取。

“堵不如疏,我也是孩子问到这个游戏,所以自己也下载了一个。”邓赞朋说,自己了解了这个游戏后,在日常生活中和儿子多了很多共同话题。“比如孩子玩到某一个角色,我会跟他说在真正的历史中,这个人物的相关故事,他也非常有兴趣,反而促进了我们的亲子关系。”

“在玩之前我也有和儿子约定一个时间,比如一个星期玩30分钟,到了时间就用软件强制弹出。”邓赞朋表示,在和儿子约法三章后,他也会给孩子安排很多其他节目,让他的精力不要停留在游戏上。

学校:放假通知专门加入相关提醒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不少家长也是用“替代法”,帮助孩子成功脱坑。比如说周末全家不看手机,一起去公园滑滑板、打乒乓球等。

对于孩子瞒着家长往游戏里面充值的情况,邓赞朋也提醒家长,作为监护人有教育和监管好孩子的责任。“包括不要让孩子接触到手机支付的密码等。”邓赞朋称,对于孩子而言实际上很多并不知道充值消费的概念,家长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临近暑假,禅城区一些学校在准备发放给家长的通知中,也专门加入了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提醒。“建议家长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玫瑰小学校方负责人称,在今年放假前,学校也准备对学生进行教育,建议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亲近自然,多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

这些孩子都被游戏“坑”过

女孩瞒家人充值花掉1200元回学校“借”同学手机玩被发现

家住南海的王女士是个全职妈妈,王女士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小丽今年读六年级,之前一直很乖。“前一段时间看班上的同学玩王者荣耀,也开始玩,就上瘾了。”王女士说,这款游戏在孩子的班上非常流行。

“入坑”后,小丽周末就缠着爸爸要手机玩,一天玩上好几个小时。王女士一开始没有在意,因为玩这个游戏是免费的,女儿只是在游戏里赚钻石和金币购买一些角色。但后来有一天王女士查看零钱明细,却发现微信的零钱包的钱多了几笔支出。“有一天我们发现微信零钱包里面充值了800多元,我问了我老公发现不是他充的。”王女士称,这时候她想起,女儿知道他们微信零钱包的支付密码,之前有用过微信支付购买电影票。

王女士于是问女儿,女儿这时候才说出实情,原来是为了购买游戏里面的“铭文”和“皮肤”,之前一共花了1200多元。不仅如此,她还发现QQ上多了600多元的Q币。王女士说,女儿事后也坦白,一开始以为充Q币可以买一些道具,但充了之后不会用,所以Q币一直放在那里。王女士大怒,开始禁止女儿玩游戏。

禁了手机一段时间后,王女士发现女儿又从家里“拿钱”回学校玩这款游戏。“我们平时有些钱是放在家里,孩子会用来买面包,或文具。”王女士在和女儿沟通后才知道,女儿拿了钱,回学校偷偷借用同学的手机在继续玩王者荣耀。

这时候王女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女士称,那一次自己和女儿聊了很久,跟女儿讲道理。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她还狠下心让孩子罚跪了几个小时。

记者从佛山多所小学的家长处了解到,因为玩王者荣耀而瞒着家长充值的情况并非个案。家住禅城的家长白女士称,为了玩这个游戏,今年“五一”假期的三天期间,她的儿子往游戏里面充了1000元。“他充完后还会知道删掉记录,后来发现银行卡余额少了才知道。”白女士说,发现儿子的行为后,她第一时间往手机和电脑上加设了密码。

佛山情况

暂未接到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

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分析数据,统计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2日,其中涉及腾讯的投诉为83.06%。

佛山市消委会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此类投诉需要到游戏提供平台所在地进行投诉,即使发生在佛山,也要到经营者所在地投诉。“针对佛山的网络公司,目前还没接到过这方面的投诉。”该负责人表示。

广报记者冯嘉敏、陈昕宇、何波(除署名外)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