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广州

《十三行》超前点映 历史纪录片原来这么有趣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2月10日上午,中国首部历史体验式纪录片《十三行》,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东日”南派纪录片系列活动开始前举办了超前点映。

12月10日上午,中国首部历史体验式纪录片《十三行》,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东日”南派纪录片系列活动开始前举办了超前点映。参与该片总策划、执行总导演、总撰稿、历史顾问、故事主角等,与在场200多位观众、媒体记者一起,提前欣赏了这部作品的精华片段。宣告了该片即将正式面世。

纪录片《十三行》全片共7集,每集50分钟,以4K超高清标准制作,历经3年筹备,近1年拍摄,涵盖三大洲的9个国家及地区、30余座城市、80余个中外人物故事,是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唯一官方纪录片。《十三行》以广东十三行历史为蓝本,追寻“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十三行的对外贸易足迹,深度探寻十三行对今天的中西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所起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影响。十三行时期的各种故事,犹如蝴蝶效应影响了今天中国和世界的生活方式。澳门,作为200多年前与全世界贸易的前沿地,大量的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早已奠定了它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基础。在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澳门回归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纪录片主创希望用今天现实的各种人物故事,用全新的语态和表达方式激发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爱上这段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历史。

在十八、十九世纪,这一百来年的时间里,有累计不过百名被朝廷任命的民间商人,他们经营着十三家上下的贸易商行,在广州这唯一的口岸,从事西洋贸易。最终让全世界超过20%的财富围绕着这个口岸流转。这就是“十三行”。这其中的参与者,有大清朝的皇帝、官员、商人,乃至大量老百姓,还有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等。总之,今天大部分G20国家,都在这里边挣过不少钱。《十三行》的形象代言吉祥物“猫十三”将带领大家一起述说十三行的故事,谈论与“钱”有关的故事。该片采取了“真人体验式”方法,参考两百年前历史记载的实景,摒弃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再现方式,邀请当今有较高知名度的年轻人(如蔡徐坤等)进行实景体验开启全新的历史体验式纪录片模式。

点映会上,许多观者都表示对该片的欣赏与赞叹:“没想到纪录片还能这么丰富多彩!”在艺术创作手法上开创先河,融汇多种的表现手法,把客观纪实、动画搞笑、真人体验杂糅一体。

在随后进行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东日”主体活动上,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澳门有线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商务总监郑光耀、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以及形象代言吉祥物“猫十三”,共同举行了简单的开播仪式,宣告纪录片《十三行》即将正式公映。据悉,该片将在12月中下旬,在广东卫视、澳门有线电视及网端优酷视频上隆重推出。

附:

纪录片《十三行》各分集梗概

第一集:《花落湾区》

一个法国海边小镇的古董店主要经营中国古董,一个中国收藏家总是到海外收集中国文物,澳门这样一座面积不大的城市却是全世界葡式建筑最密集的地方,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联系?

两百多年前,从欧洲航海来到中国,无论是超越人类忍受极限的海上生活还是九死一生的经历,却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动力?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今天被称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方,同时也通露出和大量财富有关的故事。

第二集:《摩登生活》

澳门从16世纪开始走上洋化之路,是连接南洋、日本、西洋的重要缓冲带,归属感,包容性、国际化的内因,所谓宜居可不只是好山好水好风光,是那些能在关键时刻让我们放松、解压、解脱困境的地方,才成为第二个精神故乡。教堂,美食,娱乐的精神抚慰。让澳门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城,安放了无数南来北往的人群。

衣食住行决定了人的生活品质,而爱情则决定了归属感和家庭。直到今天,在广州澳门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这些能让人找到归属感的生活依然在延续。无论是来自美国、法国还是葡萄牙的外来者,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家实现了梦想。

第三集:《高手云集》

我们都知道历时一百来年的“十三行”贸易让全球20%的财富围绕着广州流转,我们也知道这段历史造就了大量的富豪,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但是这其中究竟有怎样惊人的财富呢?同时,通过茶叶、丝绸这样的农产品怎样能创造出如此财富呢?行商的后代和研究者一直认为“诚信”是财富产生的原因,这点当然很重要,但光凭“诚信”显然远远不够,那么十三行贸易中,这些商业高手究竟是怎样做生意的呢?这也是今天的商业人士希望探寻到的秘密。

第四集:《风靡全球》

从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公司川宁的继承人身上,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最好的茶叶在中国,但是最好的茶叶品牌却在英国,同样的是,最好的丝绸在中国,但最好的丝绸制品却在欧洲。十三行时期,这些商品大宗出口的背后,欧洲国家不断钻营,直至把中国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和文化符号变成了欧洲的品牌。而遍布景德镇的瓷器作坊背后,中国的匠人怎样努力去重新在世界上塑造瓷器品牌。茶、丝绸和瓷器,这些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怎样在今天重新找回本就属于自己的地位?

第五集:《进口的意义》

马戛尔尼使团精心挑选的礼物,在皇帝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回响?坐拥世界最顶级的钟表,乾隆了解完美钟表背后的国家实力吗?

两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依然喜爱进口货。进口货究竟意味着什么,是面子、刚需,还是消费惯性的延续?国家的进口活动对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清朝的皇帝和官员们并没有意识到,进口贸易能让我们随时和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尤其是先进技术保持同步。如今,普通人也许依然无法轻易感知进出口背后的国家战略,但是这一进一出之间,家国的命运正被悄悄书写。

第六集:《瘾的战争》

要戳穿鸦片这类致瘾性商品的真相,只需要送到正规的检测中心四五个小时。但是要治疗一个只是赌博成瘾的成年人,去需要花很多年和很多钱。如果没有新的出路,老挝南塔县的村子里也只能世代种植罂粟,为了生存以及同时承担青壮年可能吸食鸦片上瘾的高风险。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双甚至很多双看不见的“手”,操控并参与了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一段伶仃洋上的划行体验会告诉你,如果不是巨额的利润引诱,当年的鸦片贸易不可能短时间内利润飙升十几倍。当19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不堪鸦片之苦,闹得国库亏损、社会动荡时,饮茶成为英国绅士淑女追捧的时尚。当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因为纵容鸦片贸易导致关张。

反讽的是,不久前,一个印度买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字号”,伦敦大街上依然能看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小店。被一个印度人收购并重新包装后经营,再也不参与不道德的交易,是这个印度人对重振东印度公司“雄风”的底线,然而,今天仍有许多国家并不承认对中国倾销鸦片是不道德。

第七集:《我的国家我的钱》

即便在今天专家的眼中,大清朝的白银也是个不容易说清楚的课题,各种规格、各种价值,可想而知两百多年前的中国人,他们只知道赚到了银子,却不知道究竟赚到多少钱。于此同时,和大清朝做生意的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开始利用贸易积累的财富进行现代金融改革,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各种金融制度和货币政策。钱对国民来说是财富,对国家之间则是武器。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发行人民币,还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保卫港币,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后盾,老百姓的财富才能得到保障,这一切都对当年十三行时期的老百姓来说,都是渴望而不可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