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看顺德2:三张“名片” 讲好“活力雷山”的好故事

新浪广东
关注正值中秋时节的傍晚,金灿灿的稻浪吹来阵阵凉风。
坐在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牧云涧民宿的咖啡厅里,柔和的夕阳从落地窗上洒落下来,就这么任风吹着,似乎尘世的喧嚣烦恼也随着风消散了。
在苗岭高山上,品一杯采用一芽一叶原料精制而成银球茶,一枚茶团刚好泡一杯,是一种茶汤清亮的绿茶。尝一尝西江苗族盛行酸汤,“鱼酱酸”是一种地道的苗乡美味,赋予了西江酸汤鱼的灵魂。
近年来,作为贵州省为数不多的无工业的县之一的雷山县,近年来,该县立足绿水青山这一资源优势,该县强化党建引领,从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上“突围”, 统筹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也按下了乡村振兴的“快进键”。
名片一:云雾缭绕的梯田“网红”民宿
白岩村位于雷山县城东南部8.5公里处,紧挨着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循美·牧云涧的梯田层层叠叠,群山环绕,云雾自山间升起,苗乡吊脚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一个世外桃源。
“第一次看到壮观的苗家梯田,微风拂面,金灿灿的稻田,真正感受到了地道的苗家文化。” 顺德区新闻工作者协会调研团的团员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禁惊叹道。

民俗循美·牧云涧的负责人唐文德也是白岩村的村主任。他介绍说,几年的时间,这个有152户人家的小村庄美起来、富起来。19栋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苗家特有的木质吊脚楼流转到合作社,分三期进行改造,完工后客房可达60余间。
2018年,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协调中国三星集团捐赠1000万元,在白岩村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精品民宿示范点,开创“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按照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方略,有效利用白岩村处于雷公山景区优势,结合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扶贫。
截止目前,白岩村民宿累计经营收入70万元,其中纯利润达到20万元。白岩村精品民宿产业已成为雷山县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典型示范村。
名片二:走出大山的苗家美食鱼酱酸
贵州味道以酸、辣著称,黔东南人“三顿不吃酸,走路打窜窜”,雷山鱼酱更是当地苗族同胞常备美食,千百年来,鱼酱一直是苗家人喜爱的传统美食,腊肉、香肠、鱼酱并称苗家三绝。鱼酱酸是雷山县苗族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舌尖上的中国》推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9月14日,顺德区新闻工作者协会调研团走进位于雷山县乌开工业区雷山鱼酱酸厂。雷山县鱼酱酸食品公司将致力于“源于苗乡,取自原生态”开发雷山县原生态食材加工,产品主要有“舌尖上中国”推出的雷山鱼酱和山野菜、辣椒制品。今年预计加工“雷山鱼酱”5000吨以上。
据介绍,雷山县鱼酱酸生产及产品研发主要由贵州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雷山老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其中,老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注册了“老腾鱼酱酸”商标,鱼酱酸产品年产量达1000吨。
雷山鱼酱酸厂的负责人白坐腾表示,“为了做强做优原生态食品加工产业,传承和发扬苗族饮食文化。让全国人民都能分享到苗家独特的美味,公司将积极努力利用各方的资源,让苗家美食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名片三:苗侗山珍雷山银球茶
雷山县素有“苗疆圣地”之称和“茶乡”之誉。茶园均分布在雷公山区海拔1200至1400米之间最佳地带,造就了雷山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雷公山银球茶,系采用常年云雾缭绕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茶园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优质茶青精制加工而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雷山球茶内含物质丰富,浓香持久,鲜酸甘、耐冲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1996年毛克翕创办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毛克翕茶叶发展研究所。多年努力,“毛克翕商标”连续被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先后被授予黔东南州“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示范基地、黔东南州重点扶贫企业、贵州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银球茶,造型独特,喝起来清香、味浓、爽口、回甜。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毛鹃说,小时候她出生喝得第一口茶水就是银球茶,跟银球茶结缘至今已30多年,作为银球茶的第三代传承人,她会更加努力的去传承好银球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