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顺德

实地体验研学旅行 顺德政协组织座谈支招研学基地建设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10日,顺德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研学基地代表,先后走进顺德区自然科学博物馆、大良新地农场和顺德区博物馆等研学基地体验研学旅行活动,并围绕如何建设研学基地深入座谈讨论。顺德区政协副主席李建丽,专职常委、文教体卫委员会主任李孟华参加。

研学旅行,是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4月22日,经过评选,2022年首批顺德区27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布,涵盖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等多个类别。6月11日,“发现顺德·研学之旅”2022年顺德区中小学生研学主题活动在顺德杏坛逢简水乡启动。

互动体验 探究研学基地

当日上午,顺德区政协委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研学基地代表先行到区内研学基地参观考察、实地体验研学活动。顺德区自然科学博物馆以自然科学出发,从宇宙奥妙到地球结构,从生物起源到文明诞生,现场不仅有图文、视频展示,还有互动屏幕、场景复原等互动装置。大良新地农场以户外拓展的形式,亲身观察农作物与动物,参与种桑养蚕等实践活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而顺德区博物馆集顺德本土的风土人情、人文情怀于一体,场内环境的布置到位,培养孩子的家乡情怀、爱国情怀,馆内还有临时展馆,每段时间所展示的主题、事物都有所不同。

座谈集智 支招基地建设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研学资源整合共建、课程建设与规范、专业师资团队、运营模式等展开深入讨论。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周晓晓提出,在区层面尝试构建一个研学旅行管理平台,将研学旅行的政策法规、基地机构、教育导师等资源放上去,学校与基地之间可自主对接,也方便有关部门监管。

顺德区政协委员、顺德一中袁永恩则表示,研学活动要与学校进行沟通,将研学活动与学校教育进行一个无缝连接,将学校课程的综合实践课程、实验课、劳动课转移到研学基地上来,拓展研学教育的空间。

顺德区政协委员、大良教育办翁劲认为,研学游由社会实践演变而来,需要基地、师资、课程、运营等四点缺一不可,核心是课程。翁劲说:“顺德区各个基地层级零散,课程良莠不齐。那么如何能够因地制宜地将我们基地各种原生态的这样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我们研学实践的这样的课程资源,这个是首要的任务。”

顺德区自然科学馆徐东明认为,研学基地建设不宜简单参考,或照搬传统景区规划,而应从青少年实际需求出发,在功能分区、参观指引、研学路上突出预测功能。徐东明举例说:“规划研学基地时,应多考虑互动环节,增加实验仪器设备。”

“在顺德区博物馆和新地农场,他们会给我们发有填空题的资料,然后把我们带去展厅。我们以小组或者是以个人的模式,先去展厅里面自己探索游览一番后再完成里面的填空。” 容山中学学生代表吴卓瑜提出建议,“通过一番游览和填空题,可以联想一下学课本里面的内容。然后再听经过讲解员老师的讲解,巩固一下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

顺德区职业技术学院代表甘慕仪表示,目前,顺德区研学基地首批挂牌27个,其硬件、软件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建议以乡村振兴为基准,走进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居,研学应不局限在封闭的功能场馆”。

顺德区政协副主席李建丽出席座谈交流时强调,研学基地是洒落顺德本土的“珍珠”,通过研学旅行将“珍珠”串联起来,“珍珠”得以发光发亮,可成为顺德人的掌上明珠。

顺德区政协专职常委、文教体卫委员会主任李孟华介绍,接下来区政协将针对研学基地建设开展民意调查,听取市民对于研学基地建设的意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推动打造一批优质研学品牌基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