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深圳科技

智能“洗稿”黑科技一键生成伪原创 该治

人民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打开“洗稿”工具网站,一键生成“智能伪原创”文章,充值会员还能获得内容优化、图片转换等服务;同一视频在不同平台被热转,上传者却个个不同,原作者甚至未开通该平台账号;兜售标价398元的在线课程,内容却盗自他人直播录音……

打开“洗稿”工具网站,一键生成“智能伪原创”文章,充值会员还能获得内容优化、图片转换等服务;同一视频在不同平台被热转,上传者却个个不同,原作者甚至未开通该平台账号;兜售标价398元的在线课程,内容却盗自他人直播录音……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达6365亿元,同比增长27.2%。市场规模日渐发展,类似会员制“洗稿”、“搬运”短视频、“声”抢读物等网络侵权盗版现象,却制约了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亟待各方合力整治。

自媒体“洗稿”现象泛滥

“你不能把人家的标题、核心创意,甚至例子、重要语句都一成不变拿过来。”年初,某知名自媒体人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指责未经同意和授权对自己原创作品“洗稿”的行为,“‘洗稿’其实就是剽窃。”文章发布后,当事双方就抄袭与否各执一词,也让“洗稿”一词备受关注。

“所谓‘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拼凑,看似与原作有所区别, 但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仍是抄袭得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认为,自媒体领域“洗稿”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在于某些自媒体人试图用最廉价便捷的方式博人眼球、博取流量。

一位自媒体从业者告诉记者,全盘照抄、原样搬运属于盗版初级手段。“洗稿”则是保留了叙事逻辑,取其意而去其形,“例如把‘高兴坏了’改成‘万分激动’。”

更有甚者还利用“洗稿”“洗”出一本“生意经”。在一位自称某写手团队联系人的指引下,记者打开一个“洗稿”工具网站,复制文字后,网站页面就能一键生成“智能伪原创”文章。这位联系人告诉记者,如果充值成为会员,还能获得内容优化、图片转换等服务,“稿子都被‘洗’了,原作者即使发现也不能完全证明是他自己的。”

保护原创、打击“洗稿”,平台应尽其责。据微信团队介绍,微信平台早在2015年就推出原创声明功能以保护原创作者权益,目前已建立用户快捷举报和线上侵权投诉系统两个渠道,对涉抄袭剽窃的文章进行删除、屏蔽或清空等处理,并将视行为情节对违规账号进行警告、限制或禁用功能、封禁、注销等处罚。

短视频“搬运”藏猫腻

“同一段视频怎么在不同平台被热转,上传者还都不一样?”日前,有网友在某短视频平台观看了一段由某体育明星拍摄的短视频,不久后又在另一平台发现同样内容的视频,而原作者本人却并未开通该平台账号。“这段‘搬运’来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0万。”

如今,短视频“搬运工”伎俩翻新:有的未经授权对他人原创视频掐头去尾,抹水印、去角标,掩盖复制痕迹;有的直接将热门影视剧截取成若干片段,调画面、改语速,悄然化身“精编版”频上热门;还有的直接原样照搬复制明星账号,夹带商业广告,以骗取流量、获取收益。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5%,预计2020年国内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50亿元。市场庞大,流量诱人,然而“剪刀手”“搬运工”却盗用他人原创作品,甚至衍生出一条侵权产业链。

目前,一些短视频平台通过开发消重系统、建立视频库、完善举报审核机制等方式,防止短视频内容重合或盗用。

黄楚新指出,短视频除了加强技术监测和审查,还应不断将版权规则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内容条款,逐渐形成行业自律规范和共识,有效打击相关侵权行为。

在线读物课程私自窃取贩卖

去年12月,因所经营的在线社区论坛未经授权发布并更新书目内容,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搜狐公司赔偿数字出版集团中文在线相关经济损失。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在线读物盗版成本更低、收益更快。一些用户和平台无视‘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非法传播网络文学作品,降低了原创作者开展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网络文学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中文在线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闫芳表示。

未经授权擅自发布是“窃”,违规“读”书亦然。今年3月,某网络作家发布声明,称某在线音频平台用户未经其授权同意即上传发布其新书的有声读物。“没有得到我和出版社授权,直接影响了正版有声书的推出。”

遭遇“声”抢的不止书籍,一些知识分享和付费产品也屡屡中招。“免费微课,5天拼会所有英语单词”,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些商家以“知识收费”为旗号,兜售标价398元的在线课程,而课程内容却盗自他人直播录音。此外,包括QQ、微信等社交平台也成为盗版者侵权售卖的渠道。记者加入一个名为“喜马拉雅得到付费音频”的QQ群后发现,群主声称仅需35元便可获得包括知乎、得到、网易课程等平台的付费内容资源总计1700G。

“网络版权素养是公众信息素养的题中之义。”张铮认为,应当通过成立版权联盟组织、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消除普通民众认为盗版侵权“离我很远”的认识误区,切实增强全民版权意识。“只有形成尊重原创、保护原创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压缩盗版侵权者的生存和牟利空间。”

今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自媒体、短视频、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成为重点集中整治对象,网络诚信氛围有望逐步强化。(据人民日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