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珠海

左撇子会遗传 强求换手会造成语言中枢混乱

央广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美国有一群在生活中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创立了一个名叫“左撇子国际”的团体,并在第二年的8月13日宣布创立“国际左撇子日”,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于右手为主的社会中存在的少部分左撇子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

1975年,美国有一群在生活中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创立了一个名叫“左撇子国际”的团体,并在第二年的8月13日宣布创立“国际左撇子日”,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于右手为主的社会中存在的少部分左撇子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

什么是左撇子?

左撇子又被称为“左利手”,是指习惯使用左手完成相关任务的人。

除了左利手之外,还有善用右手的右利手、时左时右的混合利手、左右开弓的双利手,以及极少数的双手不利。

研究表明右利手最为常见,人群中88-92%的个体表现为右利手,约10%的个体表现为左利手,而混合利手约占1%。

双利手和双手不利都极为罕见。双利手通常是训练出来的,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使用以前的惯用手,而双手不利则往往和身体异常有关。

环境对左利手有什么影响?

环境对左利手的出现有重要影响,研究预测影响的比重达到了75%。胎儿出生前周围的激素水平、出生前及出生时的体位等因素,都可能决定后天惯用手的不同。

一个人是否是左利手,可能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

研究人员曾对尚处于胚胎期的婴儿进行观察,发现他们在子宫内吸允哪一侧的手指,出生后就更有可能善用这一侧的手。

针对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并没有某单个基因可以决定我们善用哪只手,左利手的形成也许和遗传有关,但是相关因素非常多,相关性也非常复杂。

通过对全基因组的关联性分析大致确定:决定我们左利手的遗传因素,同样和大脑发育的不对称有关,所以,善用那只手,是另一侧大脑在主管运动能力的一种体现。

左利手会更“聪明”吗?

常见的观点认为,大多数人使用大脑左半球处理语言,由此也“顺便”接管了右手的运动,由一侧的大脑半球同时接管两项复杂的活动是非常经济的,按照这种观点,左利手会使用右侧大脑半球处理语言。

如果他们的左侧半球仍然比较活跃,就会出现一种混合处理的模式,由此,人们也或多或少地被暗示,左利手可能会“更聪明”。

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克里斯·麦克马纳斯就曾在著作中提出,大脑结构不同,使得左利手在音乐和数学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哪怕他们演奏的是小提琴这样为右利手设计的乐器。

另外,美国心理学贾斯坦利·科伦曾指出,他发现左利手男子具备更出众的“发散性思维”,这表现在他们有更多地办法把两个毫不相干的物体组合到一起,也能在词语联想的测试中表现更好。

但是,如果是利用已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左利手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优势,可见,在数学和艺术领域有更多左利手,完全不足为奇。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左利手“更聪明”的论断,大多是基于一定人群范围内的统计结果。

在具体的原因上,科学家还无法解释,如果没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解释为什么,人们就会一直怀疑,统计的是不是不全面?

所以,我们只能说,左利手在很多条件下表现出优势,不能斩钉截铁地断定左利手一定会更聪明,对于左利手的统计调查,是存在着不太严谨的先例的。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研究指出左利手的预期寿命少于右利手,但是这一结论后来被推翻,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上老年人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左利手而已。

所以,参差之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就让所有右利手和左利手团结起来,创造更好的世界吧。

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宝马的一位设计总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画图思考方案的时候遇到阻碍怎么办,“我会试着用左手去画方案。因为习惯了右手,很多都会成惯性思维很难突破。因为左手思维方式跟右手不一样。”

所以,聪明的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善于运用左手,顺其自然吧,鼓励他们吧,或许他们能创造出一个我们未曾预见的新世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