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附属第一医院沈媛: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三级预防缺一不可

新浪广东
关注3月4日,第八届国际HPV知晓日在中国拉开帷幕。本届知晓日以“让世界少一份忧虑”为主题,旨在提升公众对HPV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推动宫颈癌的预防和早诊早治,为实现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目标贡献力量。
据了解,国际HPV知晓日由国际人乳头瘤病毒学会(IPVS)发起,已成功举办七届。作为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的重要参与国,中国一直积极支持并参与这一活动。
今年中国站活动由北京伍连德公益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和腾讯SSV健康普惠实验室联合主办,全国23个城市单位和17个低卫生资源县区单位承办,影响广泛。多家疫苗企业共同参与,展示各界对于消除宫颈癌的决心及强大合力。广州站活动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拉开序幕,现场还开设了义诊专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成都站活动由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承办,邀请众多专家分享宫颈癌防治现状。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和HPV18这两种高危亚型。因此,预防宫颈癌的关键在于有效预防这两种高危亚型的感染。本届活动的主题“让世界少一份忧虑”,正是为了唤起全社会对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癌防治的关注,消除公众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鼓励大家积极采取行动,共同构筑坚实的健康防线。
广州站活动现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沈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感染HPV≠宫颈癌,一般来说,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数年或数十年,才会形成宫颈癌。宫颈癌防控策略有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接种HPV疫苗: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我国女性感染HPV的高发期是17-24岁、40-44岁,因此越早接种疫苗越好(9-14岁接种效价和预防作用时最佳)。接种HPV疫苗可以从源头上遏制宫颈癌的发生,目前9-45岁女性和9-26岁男性都可以选择接种HPV疫苗。
二级预防是做好宫颈癌筛查:对所有适龄女性定期开展子宫颈癌筛查,无论是否接种HPV疫苗,适龄女性均需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25岁以上有性生活女性,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便没有异常症状,也要定期筛查。21岁以上女性,如果已有性生活,出现了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也需要做宫颈筛查排查宫颈疾病。
三级预防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治疗: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分泌物异常、下腹部炎症的,要及时到医院诊治。沈媛强调,宫颈癌,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不要放弃积极进行治疗,即便是中晚期,放化疗综合治疗加上免疫药物和靶向药物,也可以使生命得到救治。
沈媛也多次强调,接种HPV疫苗后并非一劳永逸,仍然需要定期宫颈筛查,同时日常关注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不洁性生活、规律饮食睡眠和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做好了接种HPV疫苗和宫颈癌筛查,才能尽可能避免和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作为首支国产HPV疫苗的研发制造商,万泰疫苗在本届活动中积极参与宫颈癌预防科普,彰显了中国疫苗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并为全球抗击宫颈癌的目标注入了动力。
我国宫颈癌防治曾长期受制于进口疫苗高价与供应短缺。2019年万泰二价HPV疫苗获批上市,打破国外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HPV疫苗自主供应能力的国家。凭借突出的保护率与性价比,首支国产二价疫苗累计接种超过5000万剂次,大大缓解“一苗难求”困境。
尽管我国在宫颈癌防治方面仍面临城乡差异和筛查覆盖率不足的挑战,但国产疫苗的崛起和政策支持已经为消除宫颈癌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国产疫苗的稳定供应和不断扩大的产能,我们可以持续探索“疫苗+筛查”的综合防控模式,国产疫苗的普及性和科学性使消除宫颈癌这一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