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肿瘤微创介入大会:微创介入治疗成为“第三大学科”

新浪广东
关注3月29日至30日,由国际临床肿瘤学会、亚太肿瘤介入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肿瘤内照射医学专业委员会、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5国际肿瘤微创介入学术大会在广州举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1000余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临床医务人员,内容涵盖肿瘤栓塞、消融、粒子植入以及肿瘤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治疗、靶向与免疫治疗等多个专题。
“第三大学科”微创介入治疗成抗癌技术新焦点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董文广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肿瘤治疗理念经历了深刻变革,趋向微创、高效与个体化。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医学长期以手术切除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为主要支柱的原有格局。随着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实践经验的持续积累以及技术的创新进步,微创介入治疗形成了一套独立且完整的学科体系,成为并列于内科和外科的“第三大学科”,在肿瘤治疗领域乃至整个医学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球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出巨大力量。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董文广副院长
中国肿瘤微创介入领军人物之一窦永充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使复杂的手术简单化、难治的疾病变成易治疗、甚至传统意义上不可治疗的疾病变成可治疗。介入治疗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提高治疗的精准度与效果,还可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分阶段、多次、重复实施。在国际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众多欧美发达国家将其纳入肿瘤综合治疗体系,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不断发表相关高质量研究成果。”
窦永充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那些无法耐受手术或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冷冻消融、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微创介入手段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组织。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仅需通过米粒大小的穿刺点,借助细细的导管或穿刺针,就能在体内实现精准治疗,一般采用局部麻醉,降低了治疗风险。而且对人体创伤极小,术后患者恢复快,通常术后12小时即可正常活动,5-7天便能出院,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与心理压力。同时,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有利于患者免疫力及体力的快速恢复,增强患者对肿瘤的抵抗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首选策略。”

中国肿瘤微创介入领军人物之一窦永充教授
纳米刀开启攻坚疑难肿瘤新征程
胰腺癌因其极高的侵袭性和致命性,被冠以“癌中之王”的称号。传统消融技术主要用在肝、肺、肾脏等实体肿瘤上,对于管道包裹覆盖密集的胰腺癌,绝不敢轻举妄动。然而,纳米刀消融新技术的出现,为超疑难的肿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转机。
会上,董文广做了以《纳米刀消融新技术》为主题的演讲,他介绍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中心不断攻克各类疑难手术,成功为一名胰腺癌患者完成了“深圳首台”国产纳米刀消融手术,也标志着深圳地区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再创新台阶。
据悉,肿瘤中心是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的重点建设科室,坚持以“肿瘤绿色治疗”为理念,以“精准微创”为特色,开展以“绿色肿瘤热疗”为核心,联合肿瘤微创介入灌注栓塞、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纳米刀、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等先进精准微创介入技术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肿瘤绿色精准治疗”新体系。
据介绍,绿色精准治疗重在局部治疗的微创化、全身治疗的低害化,使“绿色精准治疗”具备了更高的可重复性、可持续性,充分体现出“低损伤、易耐受、疗效好”的临床优势,能让肿瘤患者花最少的代价,以最小的损伤和最低的副反应获得最佳的临床获益,包括患者经济获益。绿色精准治疗新模式在最大程度解决疾病的同时,保留了正常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同时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命质量,推动肿瘤诊疗更加全面和精准。
随着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广泛运用,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之一,引领肿瘤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高度,为全球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巨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