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往事 才华初展(1911年)

新浪广东
关注伴随着北京城的晨钟暮鼓,时间走到了1911年,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慈禧太后去世的第三年。这年3月总管太监李莲英也随他的“老佛爷”驾鹤西去了,他的去世为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10月10日,年幼的溥仪像往常一样睡梦中醒来,周遭却是一片漆黑,这个时候的清朝已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而对于革命党人来说,这时却是黎明前的黑夜,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大家都在等待,等待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等待一个星火落入枯草……第一枪终于在深夜的武昌打响,武昌起义随即爆发,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清宣统三年(农历1911年)十二月廿五,隆裕太后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自此实行两千余年的中国专制的帝制王朝结束。
这一年初,身在吉林的广东青年廖仲恺写了一首思归词《蛮菩萨》,词中这样写道:“拥衾寻梦睡,梦也无处寻,便许到家乡,楼头少靓妆。”当时的廖仲恺可能意料不到,革命风云突变,在武昌起义炮火的催促下,不用多久他就要回到广东故土了,而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才华也将得以展现。
1911年11月9日,在全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广东省“兵不血刃”地宣布和平独立,成立军政府,廖仲恺的广东同乡兼好友、同盟会元老胡汉民被推举为广东都督。11月10日,胡汉民自香港抵达广州,12日就任广东都督。随后推举陈炯明为副都督、黄士龙为参都督。根据胡汉民的提议,军政府下设军事、财政、民政、司法、外交、实业、教育、交通等八部,分别设部长和副部长等职,在当时的广东军政府组成人员中,同盟会会员占了大多数,其中又有大部分是留学日本或者欧美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

广东军政府

广东军政府时期的廖仲恺
也在这年11月,廖仲恺应胡汉民邀请,从吉林返回广州,担任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一职,部长是当时的富商、同盟会会员李煜堂。李煜堂是广东台山人,当时广东著名的实业家、香港富商、广东实业集团董事。1902年起,他开始经营保险业,分店遍设国内商务口岸及南洋诸岛,人们称他为“保险大王”。李煜堂不仅是香港著名大商人,也是一位坚定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者,他在1905年就加入同盟会。广东独立之初,他“在港一夕而筹饷八十余万”,才使广东“哗噪”的各地民军“就抚听命”,可以说李煜堂为广东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年12月,名存实亡的清政府无奈派袁世凯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南北议和拉开序幕,廖仲恺作为南方革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会议。无巧不成书,这个时候他的哥哥——曾任清政府外交官的廖恩焘则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议和。兄弟两个一个是革命派、一个是袁世凯派,两人各站一方、各执一词,在谈判桌上对峙,一时间传为新闻。

同年12月21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香港,廖仲恺和胡汉民等人前往迎接。孙中山与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对当时国内形势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决定,胡汉民辞去广东都督职务,陪同孙中山至上海、南京组织民国政府;由陈炯明代行广东都督职务,廖仲恺则回到广州,继续组织和领导广东财政工作。廖仲恺回到广州后,于23日向陈炯明、朱执信等人传达了孙中山的嘱托和指示。

1911年在香港与孙中山合影
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以财政部副部长的身份尽心尽力地协助李煜堂开展广东财政工作,逐渐使广东财政由一个烂摊子走上正轨。当时广东军政府刚刚成立,对于一个新生的政权来说,财政就是命脉。而当时的广东财政问题尤为困窘。一是清朝两广总督张鸣岐在任时就极尽所能搜刮民财,在逃跑时还将广东库银卷走,国库空空如洗,因此张鸣岐还自鸣得意地说“革命党即得广东,不能守三日也。”二是军政府刚刚成立,百业待兴,需要大量的财政作为支撑,但是当时财政来源又极为匮乏,财政问题异常突出和棘手。李煜堂后来描述这时的困境称“吏役逃亡,席卷饱矣;管钥虚设,库空洗矣。”“加以民军抵省,累万盈千,饷需逼迫,急于星火。”
面对如此困境,廖仲恺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他勇于负责,四处奔波,积极出谋划策,为解决军政府财政困难,稳定政局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他为了研究和探讨解决困难的办法,常常和胡汉民等人商议到深夜“常入都督府议事,至深夜而出”。最后,在征得广东都督同意后,廖仲恺和李煜堂采取了劝国民募捐、发行债券借饷、流通前清货币等措施来筹集军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廖仲恺担任财政部副部长的五个月里,财政部在广州总商会等认可支持下,先后从前清藩库、银行等处,提取大清旧纸币1223万余元,加盖财政部大印后,逐月流通于市面。这期间,财政部还成立了筹饷局,向海内外发行有息债券借饷,同期借饷达327万余元;同时,他们还发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捐款126万余元。廖仲恺等人经过种种努力,不到半年便克服了财政危机,广东军政府的军政开支基本能够维持,这对于稳定广东军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革命政权建设得以逐步走上轨道。
在广东军政府担任财政部副部长是廖仲恺从求学、秘密革命工作到政府任职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廖仲恺人生中的关键一步,这个时期他第一次将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与实际财政工作相结合,使广州财政迅速好转,其“善于理财”的才华开始崭露头角。同时,他在这个时候已经树立了克己奉公、廉洁自守的道德操守,这些能力和品质为他日后长期担当财政重任,成长为孙中山的“钱荷包”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 白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