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仲恺往事:身陷囹圄(1922年)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仲恺往事:身陷囹圄(1922年)

“迭阁层栏倚晚风,山上烟笼,江上霞红。兴亡阅遍古今同,文只雕虫,技只屠龙。莫问当年旧主公,昔日名隆,今日楼空。跳梁小鼠穴其中,昼静潜踪,夜尽穿墉。”

这首名为《一剪梅 题五层楼图》的诗词是45岁的廖仲恺在“幽禁中”之作,“借以排遣胸中傀儡”,词中既显示了他大义凛然,坦荡豪放的胸怀,“文只雕虫,技只屠龙”;又对破坏革命的军阀进行了有力的还击,“跳梁小鼠穴其中”。这一切还是要从当年6月14日说起。

6月14日,陈炯明给廖仲恺发来一份电报,以“领款”和“有要事相商”为由,邀请廖仲恺去惠州。这时候,廖仲恺虽然对陈炯明有所警觉,但是为了大局,也想见见陈炯明并做些挽救工作,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乘车前往惠州,就这样廖仲恺“一去就不返”,掉入了陈炯明为他专设的一张大网之中。

6月广东的天气已显炎热,这天的一场大雨无情地浇灭了周遭的一切热情,正当廖仲恺到达石龙的时候,陈炯明的一群手下就原形毕露,蜂拥而上,将他“如重罪囚徒一样”绑了个结结实实。按照陈炯明的指示,廖仲恺不久便由惠州转往广州,被羁困于石井兵工厂内。陈炯明一步险棋得手,高兴地对手下说“这一次就把‘孙大炮’的荷包给锁住了”。

先是放任手下刺杀邓仲元,后是关押“钱荷包”廖仲恺,眼看着孙中山身边的“股肱心膂”一一被除去或幽禁,陈炯明以釜底抽薪的手段,开始公开背叛孙中山。

就在关押廖仲恺的次日(6月15日),陈炯明心腹叶举在广州发表通电,促请孙中山与徐世昌同时下野。这一与北方直系军阀逼迫徐世昌下野“遥相呼应”的行为,赤裸裸地暴露了以陈炯明为代表的广东军阀“武人反对北伐,武人拥护武人”的真实面目。6月16日凌晨,叶举、洪兆麟奉陈炯明之令在广东发动武装叛乱,趁孙中山从前线返回广州时,炮轰观音山总统府,“步枪与机关枪交作,继以煤油焚天桥,以大炮毁粤秀楼,卫士死伤枕藉,总统府遂成灰烬”。孙中山、宋庆龄在卫士们的拼死保护下,冒着枪林弹雨,穿过叛军的包围,转移到永丰舰上。

陈炯明之变,使得孙中山和他的革命事业深受打击,当孙中山得知陈炯明叛乱时,“悲愤得竟欲以身殉职”,事后他在《致海外同志书》中极为痛心地说:“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则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炯明”。

何香凝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一个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独裁军阀,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必要时可以利用革命;等到革命势力逐渐成长,真正可以支持的时候,这些独裁军阀,就不惜摧残革命以保全自己的地位”,“其破坏革命之方法唯恐其不酷。陈炯明之辈就是鲜明的例子”

陈炯明之变如同历史深处的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缓缓前行的历史轨道上,直接改变了中国革命走向,影响深远。这年8月,孙中山被迫回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正如他所说,陈炯明之变是他一生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这不仅使得前景光明的北伐事业顿时夭折,更预示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失败,从此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完成,中国革命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在孙中山和廖仲恺蒙难之际,何香凝四处奔波,先是到处打听和寻找孙中山和宋庆龄的下落,在找到宋庆龄之后,她又先后三次冒险前往永丰舰为孙中山送去衣服、传递消息和信函。据何香凝回忆,这个时候因为天热,“孙先生已经晒得很黑了”。孙中山很关心外边情形和廖仲恺安危,何香凝回答说:“我已找到孙夫人。仲恺则被陈炯明扣留,不明生死。”孙中山听了非常痛心,他在《致海外同志书》中说:“财政部次长廖仲恺,事前一日被诱往拘禁于石龙;财政部所存帑项及案卷部据,掳掠都尽”。“在孙先生的安全有了下落后”,何香凝才来得及营救廖仲恺。而此时,她却染了很重的红白痢疾,住在广州公立医院,行动非常不方便,但是她仍然设法营救廖仲恺。

石井兵工厂位于广州北郊石井村,前身为广州机器局。廖仲恺被关押至此地后,陈炯明随即命人严加看管,他手下的爪牙将他用铁链锁在床上,准备过几天就将其杀害,“欲将他置之死地,所以脚镣手铐都一起加在他的身上”。

在仲恺被囚后的第十天,何香凝找到陈炯明部下一个军官熊略。熊略等人都是援闽粤军成员,当年他们驻扎在福建漳州时,军费困难,军心不稳。那个时候,正是廖仲恺挺身而出四处奔波,想方设法协助援闽粤军解决了财政困难。此外,当时廖仲恺还多次找熊略做他的思想工作,因此熊略等援闽粤军都对廖仲恺有一定的好感,甚至是感恩之心。他们对廖仲恺的被囚也很同情。

正因为有这样的感情基础,何香凝“说动了他”。终于在戒备森严的石井兵工厂的一个楼上见到了廖仲恺,这次见面他们“被禁止说话”。此时的廖仲恺身上被三道铁链锁起来,手上一道,腰间一道,脚上一道,都系着很长的铁链子,锁在一张铁床上。他是身上还穿着十天前冒雨到石龙去的时候穿的夹衣,已经汗污得不成样子了。“才知道他身上还是他住在房间又是朝西的,天那么热,再穿下去怎么得了?可是他全身锁着,脱也没有法子脱”。

在回广州的路上,何香凝想起丈夫的惨状感到非常凄凉,心情异常低落,但是当她想起刚刚见到廖仲恺时,他那“临难不苟免”和“见危授命”的精神,何香凝又重新振奋起来,她下定了决心,要坚持下去,坚决与敌人斗争,设法把廖仲恺营救出来。

不久,何香凝又第二次到兵工厂探望廖仲恺,这次还带去了一件衣服。由于廖仲恺当时身上衣服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何香凝只好用剪刀把脏衣服从背后替他剪下来,她又打电话给陈炯明的手下,他们得到叶举的允许后,才替廖仲恺开了锁,这样“仲恺才能换上另一件衣服”。

身陷囹圄的廖仲恺深知陈炯明此次叛乱不是个人的恩怨问题,而是反革命,陈炯明对他这样的革命者肯定会采取“断然的手段,甚至斩草除根”,于是他在被囚期间,写下了十余首大气凛然的诀命诗,在这些诗词中,他对陈炯明的叛乱行为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抨击,同时也表露了自己的革命气节。

在《幽禁中感赋》中,廖仲恺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革命历程,“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载茹酸辛,努力思匡时”。表达了对军阀的痛恨和人心的险恶“魔障满人寰 。霈泽安从施 !内忧起萧墙 ,世变招危疑”。更寄托了对亲友的思念和自己的高尚气节“俯首忆兄弟,瞌眼见妻儿”,“嗟予洁白躯,出污而不淄”!

当他在囚禁中听说陈炯明公开发动武装叛变,炮打总统府的事情后,更是义愤填膺,大骂军阀背叛革命,写下了《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四首:

(一)珠江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徵羽不调丝亦怨,死生能一我何哀。鼠肝虫臂唯天命,马勃牛溲称异才。物论未应衡大小,栋梁终为蠹蝝摧。

(二)妖雾弥漫溷太清,将军一去树飘零。隐忧已肇初开府,内热如焚夕饮冰。犀首从仇师不武,要离埋骨草空青。老成凋谢余灰烬,愁说天南有陨星。

(三)吟到潜龙字字凄,那堪重赋井中泥。当年祈福将刍狗,此日伤心树蒺藜。空有楚囚尊上座,更无清梦度深闺。华亭鹤唳成追忆,隔岸云山望欲迷。

(四)朝朝面壁学维摩,参到禅机返泰和。腐臭神奇随幻觉,是非恩怨逐情多。心尘已净何濡染,世鉴无明枉事磨。莫向空中觅常相,白云苍狗一时过。

这几首诗表现了廖仲恺坚持革命斗争,无所畏惧的气概。他将陈炯明之流比喻为“鼠肝虫臂”、“马勃牛溲”,对他们背叛革命的行为进行了有力回击;同时,他在诗中对已经牺牲的邓仲元、朱执信等战友表达了思念和敬意。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陈炯明的同宗兄弟和得力手下陈达生在香港被人暗杀。坊间传言布置行刺的人透露出口风,说是因为陈炯明囚禁了廖仲恺,所以一定要杀陈炯明的人。陈炯明和他的部下听了这些话,更是迁怒于廖仲恺,因此决定再过几天就要枪杀廖仲恺。真可谓是:“四十五年劫尘苦,好从解脱悟前非”。

(文 白瑞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