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归就业力报告》发布:26-30岁海归是回国主力

新浪广东
关注“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句出自《天下无贼》的经典台词可谓深入人心,不过在电影上映的2004年,恐怕谁也无法预见随后的十几年间,中国崛起的速度和国际化的进程,都迅猛地令人惊叹,从制造业、创意文化到互联网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向“国际化人才”抛出橄榄枝。

海归以英美澳留学生为主,26-30岁海归是回国主力
自2010年起,启德教育一直针对海归人员、雇主做调研分析并形成体系化的报告,已发布过6次调研报告,时隔两年之后,第七版《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在2019年再次发布。
报告中指出,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在英国留学的人数最多,占比34.1%;其次为美国,占比23.9%。

据启德教育留学事业部南一区副总经理王丽霞介绍,26-30岁是海归主要的年龄分布区间,这一调研结果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调研数据相吻合。理学海归最多,占比28.3%,其次是管理学,占比19.5%;再次为经济学,占比16.1%。除此以外,工学和文学海归人数占比较高,分为为15.9%,9.9%。

雇主对于海归的需求旺盛
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调研数据显示,18.3%的企业表示对于海归雇员的需求占比达到11%-30%。值得关注的是,有4.5%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对海归雇员的需求比例达到71%-90%。
王丽霞表示,随着留学归国人数的不断增加,海外毕业生归国寻求工作也有了一定压力,所以建议学生们即使选择回国就业,也可以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回国。目前很多国家为针对留学生都设置有就业工作签证,如澳大利亚研究生留学毕业生可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毕业后即可获得2年的工作签证,可以毕业后就在当地进行工作。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些政策便利,在海外寻求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实习工作机会,千万不要过于在意薪资方面的得失。而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海归学生,再回国就业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但体现在个人工作能力上,同时也会体现在薪资待遇以及个人提升路径上。

就业更加积极,近8成海归在3个月内找到第一份工作
《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 9成以上(92.5%)的海归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影响求职的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求职中主要问题,值得海归求职者高度重视。
整体来看,绝大多数的海归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求职大军当中,回国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耗时大多都在合理范围内,并且选择逃避就业压力的海归占比也有所下降。据《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在已经找到工作的受调研海归中,79.1%的海归在3个月内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比2017调研数据增加了1.7%。其中,17.6%在回国前已经找到,29.1%不到1个月找到,32.4%的海归用了1-3个月的时间找到了工作。找第一份工作耗时3-6个月、6-12个月、12个月以上的分别占比15.5%、5.2%、0.2%。
海归集中在金融/IT/制造行业,工作与专业匹配度越高薪酬越高
《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海归就业行业前十名分别是金融业(15.2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08%)、制造业(11.30%)、教育(9.7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12%)、建筑业(4.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90%)、批发和零售业(3.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32%)、住宿和餐饮业(2.05%)。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也提到,海归工作与专业匹配度的分布情况是:“非常匹配”(20.7%)、“有些匹配”(34.0%)、“一般”(25.4%),“不太匹配”(9.9%)、“完全不匹配”(10.0%)。“非常匹配”的海归中40.91%年薪在15万以。工作与专业匹配度越高,海归的薪酬也越高。
成为未来国际人才,需提前进行规划
作为伴随中国经济崛起,见证“留洋潮”和“海归潮”的国际教育机构,启德教育基于国际教育和人生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成长为国际化人才所需要培养的七大能力模块,统称“启德国际人才能力模型”,分别为:学术竞争力、外语竞争力、自我管理能力、思考辨析能力、跨文化适应力、领导力和就业竞争力。

“启德国际人才能力” 测评3.0,帮助了解自身能力
留过洋的“海归”们,无疑成为“国际化人才”最大的蓄水池。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教育服务提供商,启德教育集团迄今为止已经帮助数十万中国学生实现了留学梦想。通过总结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行业洞察、与全球1200多所著名大、中院校、官方教育机构的交流调研,启德于2018年率先提出了“国际教育人才能力模型”。基于该模型,启德邀请全球知名的人才测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启德国际人才能力” 测评,更在2019年更新到了3.0版本。通过测评3.0版本,学生可以知道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而目前有哪些能力已经达到要求,优于同龄人;哪些能力尚存不足,需要补充或提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七大国际人才能力,更好适应海外学习生活,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海归就业力报告发布,专业就业匹配受重视
“启德国际人才能力模型”的开发,依托于启德教育历年发布的数据报告。启德最新发布的《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提到,海归求职时对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目前留学生和家长在留学前对专业的选择上更加审慎,会认真考虑专业和未来就业的匹配问题,并提早做好规划。因此回国就业也更倾向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以便更好实现对个人发展的预期。在开始留学旅程前,要是能深入了解自我的个性特质及它们所带来的天生优势,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考虑适合的专业和职业方向,明确自身与“留学成功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并制定行动规划。
清晰专业职业目标,推动学习源动力
“启德国际人才能力”3.0 测评系统目前分为“中学生”和“大学生”两个版本。测评报告的核心信息,包含思维风格、专业建议、职业兴趣倾向(大学生版)和国际人才能力评估四大模块建议。
在求学过程中,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会带来清晰的专业方向选择和充沛的学习源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规划无论对于大学生还是尚未步入大学的中学生来讲都不算是“为时尚早”。相反,明确的职业兴趣加现实因素的考量将使专业选择变得“水到渠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1959 年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选的理论基础。启德以霍兰德(Holland)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国际人才能力测评3.0”中测量六大职业兴趣倾向类型,包括: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为学生推荐最相匹配的职业类型,并给出典型的具体备选工作,提供备选工作岗位建议。
责任编辑:GDN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