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来源分析:藏蓝色的青春也迷茫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警校辅导员需要下更多功夫管理好学生,为培养心理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够强的人民警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二、三、四…忠诚,明法,勤学,强警”这是我们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们每日晨跑口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穿着统一的训练服,排着整齐的队列,迎着朝阳进行体能训练,春夏秋冬,日复一日。这独具警院特色的场景常会引来校外经过的路人驻足,毕竟这是在普通高校是无法看到的“盛况”。那么,这群充满少年气的热血青年又怎会迷茫呢?作为警院的大学生,支撑着他们的每日艰苦学习和训练的,光靠许下藏蓝色警官梦想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藏蓝色的青春也会有迷茫。

在物质充沛的年代,90后、00后的新一代年轻人物质充足,生活安逸,而作为警院的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带给他们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初入警校的大学生刚离开“饭来张口”的舒适家庭,脱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紧张学习,来到自己梦寐以求,却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大学,他们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加上来自不同地域同学的影响需要进行生活习惯和地方习俗的磨合,人际交往方面往往面临压力;加上自身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无法调试外部环境改变,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如何能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解决,成为警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

究其根源,作为初入警校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新环境转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作为初入警校的大学生,首要面对的是适应新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加之警校的严格管理,心理压力由此产生。他们生活在物质充沛的年代,又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中心地位,习惯地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无法正确地处理,抗压能力较弱。

在进入警校以后,他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面对全新的集体宿舍生活。因此,刚进入警校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要学会生活自理,还要学会与他人相处,理解和包容生活习惯和习俗的差异。综上所述,大一新生入校时容易产生强烈的不适,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等症状,进而发展成为极为严重的心理疾病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警校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需要解释一下警校的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目标,根据公安警察院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依据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令、条例的规定,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对于警校学生来说,他们有严格的一日作息制度。他们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每天有细化到从早操早集到晚点名查房乃至最后的熄灯的时间安排,平时还有警体、队列、体能等一系列的项目训练。在一系列的严格训练日程之下,很多学生都处于紧张的心理压力之中,而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心理压力无法得到有效排解的情况下,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3、人际交往困难引发的回避社交心理问题

初入警校的新生,需要重建朋友圈,在新的环境下认识新的同学,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和适应,加上很多同学开始谈恋爱,进而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出现较多问题。对于很多新生而言,他们并没有较多的人际交往经验,无法解决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及安全感缺失,从而出现寂寞失落、焦虑不安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很多学生会感到十分的困惑,使得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失去目标和动力,整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随着同一个宿舍同学互相认识的加深,他们彼此之间的各种生活习惯的差异逐渐暴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差异的产生使得一些同学的陋习被无限放大,由此舍友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矛盾,而作为人际交往经验不足的新生大都无法有效的处理纠纷,导致矛盾积压。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因此开始“回避”甚至“逃离宿舍”。警校的环境和作息决定了同学们必须处于集体生活,而长期的逃离集体,会使得一些同学变得孤僻,从而形成人格交往障碍,出现更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院作为司法警官类院校,是培养司法行政及监狱戒毒系统警官的高等院校,作为特色行业办学,对于学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作为警校辅导员,在面临学生心理问题时,首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疏导。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要做到防微杜渐,在严格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压力疏导和学生个性培养的结合。因此,警校辅导员需要下更多功夫管理好学生,为培养心理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够强的人民警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文字:查宇睿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图片:映月摄影协会

编辑:林泽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