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腊味也有“非遗” 快来凤岗体验舌尖上的非遗盛宴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秋风起,食腊味”,在岭南的饮食文化里,秋冬季是吃腊味的好季节。作为岭南地区著名的腊味之乡的东莞,腊味已经成为当地饮食文化最具地标性的符号。

腊味制作技艺是东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中“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在2019年成功申报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黄官球腊肠”制作技艺保持比较完整,成为凤岗客家腊肠的代表。

传承百年不变的凤岗客家腊肠技艺

凤岗客家的腊肠制作技艺,第一代传承人是出生于1899年樟木头杨坳村人的赖木生,第二代传承人为清溪人曾富胜。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凤岗人黄官球在清溪食品公司拜曾富胜为师,成为第三代传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官球将客家腊肠制作技艺传授给儿子黄小明,黄小明又将技艺传授给儿子黄玉华。经过五代传承,客家腊肠逐渐声飞岭南地区,成为凝聚了客家人情感和乡愁的文化符号。

工艺多相似,口味大不同

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属于广式腊肠之一脉,与东莞本地其他广式腊肠制作技艺相比,制作环节基本相同,但制作方法与调味有自己独特的讲究。在原材料选择上,凤岗客家腊肠一般用黑毛土猪的后腿肉,料酒选择自家存放10年以上的汾酒,酱油独特配方订制,盐选择精盐并用火炒过,肠衣选择猪小肠。不同于东莞广式腊肠短而粗,凤岗客家腊肠一般有细而长,一般长15——20厘米。与其他莞式腊肠最大的不同就是口味,一般莞式腊肠口味为甜中带咸,凤岗客家腊肠则是咸香,即使吃多了,也不会觉得腻。

未来将更加注重承传与弘扬

在2019年,“黄官球腊肠”作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成功申报“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11月,黄小明成功申报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让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得到更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小明表示,自从父亲黄官球将客家腊肠制作技艺传授给自己后,他就下定决心不仅要传承和保护好这一技艺,更要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传承客家人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技能。

接下来,黄小明还打算建造一个较为完善的腊肠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凤岗客家腊肠,还要将“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让这一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责任编辑:GDN007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