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届脊柱临床康复与免疫研究前沿中六论坛广州召开

综合
关注由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协办的第一届脊柱临床康复与免疫研究前沿中六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大会聚焦“脊柱临床康复与免疫研究前沿进展”,围绕该领域热点问题,共同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优化患者的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努力实现将免疫学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成果向临床转化。

论坛现场
本次盛会聚集了广东省内外骨科、康复与免疫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在大会上,专家们交流前沿理论,切磋手术技巧,分享学术心得,会场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内容精彩丰富。

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昆教授
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昆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患者的治疗手段及围手术期处理,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将免疫学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成果向临床转化,这是临床医学现阶段的热点、难点,也是未来更高的发展方向,将成为在特殊时期推动广东运动康复及免疫研究发展的重要契机。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脊柱手术凭借极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在运动损伤的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研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如何实现高质量的ERAS康复,并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未来脊柱骨科发展的密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白晓春教授介绍了脑外伤分泌细胞外囊泡促进骨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在颅脑损伤情况下脑对骨愈合的调控机制,为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临床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广东省骨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骨科研究所所长邹学农教授分享了他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选择与思考,提出构建载药/骨生长因子的多功能植入体可以有效地重建骨缺损,改善肿瘤骨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副院长黄霖教授分享脊柱骨盆肿瘤3D打印重建应用的宝贵经验,总结了脊柱骨盆肿瘤切除传统重建方式的疗效与不足以及3D打印重建技术优势,揭示脊柱骨盆肿瘤切除后重建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克冰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克冰教授介绍了如何优化复杂脊柱手术的ERAS管理,提出采用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多学科协同努力,减少手术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可以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并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围手术期体验。

论坛现场
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还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尹芝南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脊髓损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冯世庆教授,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游富平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智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于领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刘焕亮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叶伟教授,中山一院骨肿瘤科副主任尹军强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姜丽教授以及各临床、康复与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