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先减重还是先降血糖?”医生:血糖优先,安全减重是关键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减重更为安全。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危险的前奏。数据显示,每四位肥胖者中,就有一人已患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中山六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徐芸副主任医师分享了肥胖与血糖的真相,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控糖避坑”指南。

不管血糖多高,只要体重降下来,糖代谢就会好转?

肥胖是引发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因素。不管是还没发展成糖尿病的肥胖人群,还是已经确诊T2DM的“胖友”,积极减重均是延缓发展、改善病情的关键措施。

“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是减重的“三驾马车”,它们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体重的同时改善血糖。但是,在血糖显著增高或波动大的情况下,减重未必安全。比如,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抵抗,原本就有酮症升高的风险,如果再加上盲目节食减重,就可能进一步加重高血压酮血症,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也指出,血糖高于16.7mmol/L时运动应慎重,如果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应该禁止运动。再比如,血糖波动大,尤其是频繁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应先调整方案稳定血糖,再考虑控制饮食和运动减重。总之,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减重更为安全。

上班族注意!这几个行为会影响血糖!

  • 久坐不动:削弱糖处理能力

长期久坐不动会降低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效率,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产生“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核心环节。同时,久坐还会加速肌肉流失,而肌肉是消耗血糖的主要场所;若得了肌少症,则会进一步恶化血糖调控。

职场“糖友”运动时间少,可以做些什么来控制血糖呢?

  • 拒绝久坐,间断活动:

每坐半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做半蹲、踮脚尖、原地踏步,或绕办公室走两圈,能快速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尤其午饭后,效果更明显)。

  • 低强度居家运动:

每天花10-20分钟做平板支撑、靠墙静蹲、拉伸、简单开合跳(关节不好可换坐姿抬腿),每周3-4次,不用出汗也能帮血糖代谢。

  • 碎片化活动:

能坐着尽量不躺着,能站着尽量不坐着,如接电话时来回走,刷牙时踮脚、看电视时做臀桥、累计每天活动量≥20分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吃完午饭就午睡:血糖 “雪上加霜”,峰值更高

午餐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自然升高。若餐后能进行散步等适度运动,减轻β细胞的负担。反之,若此时立刻午睡,身体代谢速率减慢,肌肉活动几乎停滞,血糖消耗减少,而此时胃肠道消化吸收还在继续,致使血糖峰值远超

“餐后活动”人群。长期如此,不仅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会使胰岛功能疲惫不堪,增加并发症风险。建议午饭后先站或走半小时后再午睡。

  • 长期熬夜:激素紊乱,“搅乱” 血糖调控

人体血糖平衡由胰岛素(降糖)和皮质醇、肾上腺素(升糖)等激素共同调节。熬夜会激发应激反应,使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直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并促使肝脏释放储存的糖原,导致夜间和次日空腹血糖升高。长期睡眠不足(每日睡眠<6小时)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甚至让糖尿病前期人群更快发展成2型糖尿病;而熬夜则可能使糖友出现空腹血糖难以控制的情况。建议避免长期熬夜,尽量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

  • 常吃外卖:高油高糖高盐,给血糖和胰岛 “双重施压”

外卖食品普遍高糖、高盐、高脂。高糖高碳水能带来短暂的愉悦,高脂让食物更诱人,高盐则刺激食欲。长期吃这种“三重高”组合的食品,容易导致能量过剩,促进体重增加和内脏脂肪堆积,从而诱发并加重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糖代谢。建议尽量选择清蒸/清炒菜品,增加蔬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油炸、爆炒、红烧、勾芡等做法的食物。

  • 常喝奶茶,小心血糖“持续冲击”

一杯正常甜度的奶茶含糖量通常在30~50克(相当于7~12块方糖)。这些糖份会快速被人体吸收,引起血糖急剧飙升,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体重。日复一日固定摄入奶茶,相当于让胰腺和整身体的血糖调节系统持续“超负荷”运转。长此以往,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可能逐渐出现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受损,逐渐步入糖尿病前期。建议喝茶替代高脂高糖的奶茶。

通讯员:陈子滢、刘山青、张源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