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萧勤诞辰九十周年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

综合
关注2025年5月16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萧勤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和3812画廊联合协办的“希望之光——萧勤诞辰九十周年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

萧勤,作为现代中国抽象艺术的重要开拓者,其艺术实践深刻体现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萧勤幼年于上海接受启蒙教育,他的父亲萧友梅作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以人文主义与自由思想的音乐理念熏陶着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抽象画创作。1950年代初期,萧勤在台湾师从先锋艺术家李仲生,其提出的 “用脑去想、用心去感受、用眼观察,最后用手来表现”的创作观念,从根本上激发了萧勤不断自悟求索的艺术本性。
1954年萧勤移居欧洲,这也成为了他艺术演进的关键转折。他游历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地学习艺术,并在多所艺术学院任教。在长达数十年的欧洲游历中,萧勤不仅系统地接触到了包括欧洲战后空间主义、奥普艺术、动态艺术等在内的前卫艺术思潮的冲击;更让萧勤意识到了寻找自身文化根基的重要性,开始重新研究禅、道、老庄等东方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他将东方哲学与天体物理和宇宙现象的探索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具有东方玄思特质的抽象艺术风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萧勤联合意大利画家发起“庞图国际艺术运动”(Movimento Punto International),以“点”(Punto)作为基本的视觉核心符号,融合中国哲学的“道法”与西方抽象艺术的“纯粹形式”。这一时期,萧勤的创作以简洁明丽的色点和天圆地方的图形为特征,体现了其从东方哲学中汲取的灵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庞图国际艺术运动”汇聚了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为国际当代艺术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灵感,该运动成为战后艺术史中东西方对话的重要里程碑。
“光”是萧勤长达七十年的创作中贯穿始终的符号性元素,成为他作品中对生命歌颂和对宇宙能量致敬的意向。自60年代米兰“庞图国际艺术运动”时期中所呈现的宇宙能量主题,“小我”与“大我”的圆融合一;90年代女儿莎芒妲的离世,成为萧勤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亦是希望之光哲学升华的契机。在《轮回系列》中,他以水墨晕染出层层叠叠的圆形结构,象征生命如涟漪般在宇宙中永恒流转;在《明光》系列里,金色与钴蓝交织成星云般的色域,佛教“涅槃”思想与量子物理的“能量场”在此碰撞,将个人丧亲之痛淬炼为对永恒之光的形而上追寻。这些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抒情,而是建构出“悲伤—转化—重生”的精神拓扑学,用视觉语言演绎“无常”中的“常”。萧勤在生命最黑暗、最神秘的领域中发出了壮丽的光芒,表明了他对“希望”的领会。

值此萧勤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广东美术馆联合萧勤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及3812画廊一同举办“希望之光——萧勤诞辰九十周年回顾展”,谨以此致敬这位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广东美术馆将持续以萧勤的艺术探索为镜鉴,在构建当代艺术史研究范式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作品中蕴含的跨文化智慧,让这位艺术先驱的精神光芒在全球化与未来性的交织中,持续照亮东方抽象艺术的发展之路。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