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龙江左滩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建设美丽人居环境

珠江商报
关注
5月26日,左滩村民议事会商讨现场,村民共同为建设美丽人居环境出谋划策
5月26日上午11时许,乌云压境,龙江镇左滩村沙中村小组泰宁里的大天街旁,放着一张石桌,四个石墩。“来,来,坐下开会。快点,不然一会下雨了。”左滩村党委委员、沙中党支部书记邓俭兴大声地朝巷子里吆喝了几句。
听到吆喝后,沙中村小组长黄保英从巷子里走出来,身后跟着两名村民代表,另两名村民代表则从家里拎着四把椅子快步走过来围坐一起。随后,一位牵着孙子的阿姨,一名一直坐在摩托车上的村民以及另外几名村民也围了过来。会议签到表在每个人手上轮了一圈,泰宁里改造提升收尾工程议事协商会议就开始了。
这样的议事协商会议在左滩村十分常见,看似随意,实则有板有眼地、和谐地解决了不少村里的大小实事。
大家的事情大家议 议完一起加油干
左滩村推行的议事协商区别于现行的议事监事会制度、“三重一大”党群议事机制等,议事单元更小,事项更加具体细致,参与群体更加广泛。
泰宁里改造提升收尾工程议事协商会议讨论的议题就是泰宁里石凳是否需要统一整理错乱的凳座、巷口的小房子墙面是否需要购置花盆或其它装饰品进行美化、现阶段工程已超出预算该如何处理、改造完工后的日常保洁和管理怎么办。沙中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围坐一起,大家围绕议题逐一提意见及建议,寻求共识,安排人员分工。
很快,与会人员达成了第一个共识——能省钱自己动手的,就自己做;必须要专业人士跟进的,就分工合作,邓俭兴货比三家后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团队合作。
大约20分钟后,豆大的雨点稀稀拉拉地落下来,这加速了会议的进程。“好,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样议定啦。”邓俭兴环视一圈与会人员,宣布散会。全体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凳座需整改,黄保英找工人协助;墙面需美化,村民阿容负责设计及后期维护,社工协助购买物资;超出的费用向左滩村“幸福基金”申请或申请股份社提留资金;后期管理将给村小组公园管理员加工资,让公园管理员把泰宁里一并“管了”,一定要把泰宁里打造成左滩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巷。
这时,运送绿化泥土的三轮摩托车“突突”叫着开了进巷子里。邓俭兴、黄保英带着几个村民一起,把泥土从三轮车上一铲一铲地装进巷子边上的空花盆里,准备栽种绿植,美化环境。豆大的雨点越下越密,大家铲土的动作也飞快。在雨变大之前,众人已经把泥土分装完毕,各自回家了。临走前,黄保英还在纠结泰宁里的“外套”颜色,“有的村民说这些颜色不够好看,想要清新脱俗的色调,下次再找时间议一议,看看是不是要换一种颜色”。
大家的事情大家议,议定后,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正是左滩村议事协商的魅力。在左滩村党委书记邓奋雄看来,议事协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振兴推动方式,实现了事项分流,是党群议事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有益补充,使村民自治有了现实平台和着陆空间,通过议事这种相对容易参与的方式,循序渐进,从说到做,逐步引导村民有序有策地参与,同时还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达到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良好效果。
自下而上动能足 从“参与式规划”到“和议协商”
议事协商是左滩村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摸着石头过河,创新基层治理的探索成果。
时光倒流回到2018年9月,顺德区公布第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左滩村成为“甘竹滩示范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邓奋雄带领的左滩村两委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村子才经历过一个从乱到治而后兴的过程,大到如何提高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激发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使命感和积极性,小到如何维护好乡村公共卫生和环境美化,都是需要两委班子和村民共同破解的难题。
“当时,左滩村得到了上级的第一笔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左滩的乡村振兴项目应该是村民想建设的,而不是村委会想建设的。所以我们就探索推行议事协商。涌口生产队旧址改造活化项目可以算是我们第一个议事协商案例,成功了。”邓奋雄难掩兴奋之情。
严格来说,涌口生产队旧址改造活化项目是一个参与式规划的成功案例。2019年初,左滩村启动涌口生产队旧址改造活化项目,通过参与式规划的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到改造活化项目中,使得村民意愿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成功几率更大。”邓奋雄说。
2019年,在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资助下,左滩村党委加速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进程,把“参与式规划”的经验总结“升级”成为“和议协商”项目。
议事协商议什么?村党委班子通过收集村民意见,反复讨论和严格把关,对村民关心的事项进行分类分流,属于“三重一大”的提交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或者议事监事会研究解决,其他的事项则按照轻重缓急和管辖范围,整理出一份“议题清单”,涵盖河涌安全管理、公厕管理、停车位管理、出租屋管理、公共绿化管理、道路修整等,涉及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议题清单”发回各村小组的议事协商团队进行协商解决。
谁来议?左滩村在20个村民小组成立议事协商会,作为议事的基本单元,成员由党员、村小组长、股东代表、村民代表、乡贤、村居工作人员及社工等构成。
怎样协商?昔日村里开会吵吵闹闹,跑题,甚至人身攻击,一两个小时下来,除了吵闹,还是吵闹,议而不决,这样的情况如何避免?区别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等复杂的流程,左滩村村党委只规定了“三条基本原则”:对事不对人,聚焦议题,限时发言。左滩村委会还邀请了专家给村民开展议事协商培训,资助方德胜基金会理事也到左滩村实地走访指导,让各个村小组的议事协商会成员学会议事,必须落实解决办法的方案以及人员的分工,提升议事能力,做到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
先试点后扩面,从停车规划到耜耕田
从2019年到现在,左滩村通过议事协商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难题。停车规划和耜耕田成了左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
2017年,左滩村一块集体土地的出让分红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村民纷纷盖房买车,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垃圾乱堆放、乱停车等问题,这些问题村委会不可能大包大揽全部解决,如何调动村民共同参与,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根据议事协商的原则,议事分轻重缓急。停车问题首当其冲。村民的汽车买回来了,停哪里?沙中小组、沙南小组、荷花池周边的冲口、冲尾、大冲口三个村小组以及元南、冲边两个村小组组成4个停车规划议事试点。车位怎么画?谁来管?是否收费?4个试点组内协商议定。
尽管进度不一,但4个试点涉及的7个村小组停车位陆续画成,停车较之前规范了很多,其他村小组看到成果后纷纷效仿。停车规划议事协商拓展到19个村小组,经过80多场次议事协商会,目前已经完成了16个村小组的停车规划。
闲置地脏乱差的问题成为下一个议事协商的议题。左滩村党委副书记余小婷表示,这是左滩村用议事协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次成功探索,村民在村委会联动社工搭建的议事平台上议定:闲置地的耕种收成均由村民自主处理,但条件是耕种“田主”需要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以服务置换使用权。大家还给这种闲置地管理方法起了一个“田园风”名字——“耜耕田”。耜耕田推开后,村里原本堆满建筑垃圾、杂物的闲置地变成了瓜菜成畦的菜地,有的还成了“观光点”,还可以组织“亲子游”农家乐体验活动,为村小组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寻求最大共识,邻里和睦党群一家亲
议事协商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左滩村乡村振兴的根基——党建引领。邓奋雄坦言,左滩村由乱到治而后兴,关键是党建引领,党群同心共建,议事协商是一种“方法论”。
2019年,顺德区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推动村(居)民小组单独建立党支部的通知》。把党支部建立在村小组上是打通农村基层党建神经末梢的固本强基之举,在左滩村具体落实过程,如何既能兼顾政治性和创新性,如何通过党支部引领村小组开展小单元的基层自治工作,又如何通过村小组的民生实事来推动支部工作实务化,议事协商是一个极好的抓手。
“村小组议事协商会成员中,党支部书记排第一。议定事项需要签字表决的,党支部书记签字是第一个流程,这强化了党组织在最基层一线的领导地位。”邓奋雄说,“同时,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小组内部围绕问题在议事协商的过程中寻求最大共识,邻里变得更和睦了,党群关系更是变得一家亲,为基层治理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这样的效果在村委会发动一群热心田主共同打造的耜耕田“样板工程”中得以充分体现。5月26日是“田主们”每月定期送餐的日子之一。一大早,胡旺萍阿姨就从田里摘了辣椒、番薯叶等,和姐妹们一起做素食,姐妹们一起品尝之余,还要准备12份素餐送给村里的独居长者。
“桑地鱼塘好风景,景美人美幸福美……”村民梁丽婵阿姨边择菜,边唱着她们自编的《左滩八景》。“当初邓书记找到我们,说给我们一块地种东西,种出来自己吃,但要送点给村里的独居老人。我们一听,这是好事呀,当天我们十几个人就拿着锄头、铲子去清理田地,种瓜种菜啦。大家一起种菜,煮餸,多开心呀!”
上午10时半左右,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也来了——他们是“送餐员”。黄志良是村里的骨干党员,每次送餐都参加,早已和阿姨们打成一片,送餐对象更是把他当成自家人。这不,当黄志良提着餐盒来到独居长者三婆家时,三婆早就坐在家门口等着他了。见到黄志良,三婆笑眯眯地掀开桌子上的一块蓝色帕子,露出碗碟筷子。黄志良默契地把餐盒里的饭菜汤分别倒出来。“他们做的菜都很好吃,他们很有心,不管做什么,我都很喜欢。”三婆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摸着石头过河,创新不止日臻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左滩村的议事协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方法论”。在邓奋雄看来,左滩议事协商得以广泛推行并不断完善,在于其有三个支持:机制支持、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
机制支持,左滩村两委巧妙地利用经济杠杆,设置资金申报机制,把村委会从集体经济中提留的20%资金按股东人数分配在各个村小组名下,仅限于各村小组申报的项目使用,不能用于分红,当年没有项目申报的村小组,其次年的配额资金将压缩,甚至取消。“没哪个小组愿意吃亏,每个小组每年都有项目申报。”邓奋雄笑着说。
资金支持,左滩村统筹德胜基金会资助的“和议协商”项目经费与在地资源,建立了“幸福基金”,开展乡村微创投“左滩村幸福基金库公益项目”,以小额资助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公共设施更新和开展民生服务。“用这种方式,左滩村办成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邓奋雄说。这件“破天荒”的事情就是石山村小组环村路改造项目。尽管有了“幸福基金”的支持,但仍面临资金缺口。石山村小组议事协商团队开展了两轮筹款活动。第一轮是面向直接受惠的村民筹款。第二轮的筹款对象更广,石山村小组议事协商团队通过召开户代表会议、建立环村路筹款群、积极联动村内的建筑工匠进行志愿服务等的方式,最终落实了道路的建设款项,完成了环村路的改造。
而资源支持更多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支持。目前左滩村议事协商团队由党员、村小组长、股东代表、村民代表、乡贤等构成,他们不受薪于村委会,如何保持团队的积极性?问题导向之下,左滩村委会今年初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议事协商团队的绩效考核机制,用积分制度去考核议事协商团队,积分靠前的议事协商团队可以向村委会申请绩效奖金,奖金不从村小组的配比资金中支出,而是村委会另行奖励。
“永远都没有最完美的制度,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一起做好一件事——乡村振兴。”邓奋雄说,“村民亲身参与问题解决,并经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增进了他们对村两委的理解和认同,让村两委从处理小事杂事上解放出来,抓大放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长远发展问题上。”
专家点评
左滩议事协商的三个“真”
——原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何劲和
村里议事关键是一个“真”字,真议,真正解决问题,真能让利益相关者心服口服。左滩村的探索基本都做到了。议事单元小,事情议得细,参与面广,是左滩村协商议事得以成功的秘诀。
村居民主协商制度一直在提倡,一直在实践,但就是没能给群众“止渴”。问题就在于我们把议事形式化了,说白了就是未认真当回事。群众的事无小事,村居党委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自然会把党装在心里。
左滩村对议事协商的资金支持、资源支持,说到底都是机制支持。左滩的做法值得借鉴,就在于它着眼于机制,着眼于长远。左滩的做法并不难学,只要村居两委拿出服务群众的真情来,拿出接纳群众意见的心胸来,拿出相信群众议事能力的态度来,左滩能做到的,其他村居同样可以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