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动工 计划于2021年通过验收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潼湖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广州日报惠州讯 (全媒体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韩树峰摄影报道)昨日,惠州市潼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动工兴建,首期项目5平方公里,毗邻潼湖生态智慧区东部的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和大数据园区。建成后,潼湖湿地公园将打造集城市公园、游览活动、旅游配套服务、湿地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设置万亩荷塘、四季花海、潼湖水街、湿地博物馆等特色景点。
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惠州贯彻实施国家湿地保护战略,落实省政府将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成为“绿色潼湖,广东硅谷”的部署要求,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而着力推进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
去年12月,国家林业局将潼湖湿地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名单,规划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计划于2021年通过验收。
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为:北接智慧大道(大潼线),南至沥林镇,东连规划一纵路,西到东莞桥头镇、谢岗镇相邻的区域。潼湖湿地的定位将以湿地保护为前提,以生态修复、植物景观营造为主要内容。
潼湖湿地公园一期特色景点及分区包括湿地博物馆、城市公园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创意农田区。
湿地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建筑造型由“荷叶”而生,通过空心的异形圆环屋檐的空间变换,勾勒出荷叶边缘般的曼妙曲线。
城市公园区:总面积29万平方米。主要以智慧生活,休闲运动,艺术湿地生活为一体的城市湿地活动区。
湿地保育区:总面积60万平方米,本区域强调原生性保护、限制建设项目、禁止游人进入。
恢复重建区:总面积11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潼湖东部有土堤残留的少量草本沼泽,湿地公园内河流两侧的草本沼泽与土堤以及靠近合理利用区作为生态缓冲带的部分人工湿地。
宣教展示区:规划面积119万平方米。规划围绕湿地公园天然通江淡水湖泊湿地的特色,开展湿地知识宣教和湿地恢复技术宣教。
合理利用区:规划面积33万平方米。区域内开展适量的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使游人在生态游览的同时掌握湿地知识,提高保护意识。
管理服务区: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管理、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创意农田区:总面积147万平方米,此区域多为耕地,保留原有用地性质,将其设置为农作物花海,并在部分池塘水边设置创意农田馆和加工工坊,满足游人对基本配套的需求。
潼湖湿地:省内最大内陆淡水湖泊湿地
潼湖湿地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西部,西邻东莞,北连东江,是省内最大、最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总面积约55.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30平方公里。
潼湖是广东的古湖泊之一。历史上,由于东江洪水频发,东江支流石马河的下游也受东江汛期高水位影响而出现顶托,灌入地势低洼的潼湖区域,再加上潼湖区域三面环山的地势所汇集的地表径流,多方来水“渍水成湖”,形成了范围广阔的天然通江淡水湖泊——潼湖。历史上,潼湖最大水面面积曾达到约110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