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站票" 亦能到达巅峰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黄枫杰
陈泽琨
叶斌斌
陈启佳
肖威
吴之庆
梁灶容
代表中国将于十月出征阿联酋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赛的七名广州技工院校学生。
大洋网讯 毕业两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创业后回校揽才有的还办订单班 、力压重点大学选手成为比赛冠军……别以为这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曾经是平凡技校学生,但都在某个领域下了苦功,成为了佼佼者。
“本科毕业是张软卧票,技校毕业是张站票,但终点是一样的。”正如广州机电技师学院一位优秀毕业生所说,手握“站票”的技校生照样可以漂亮逆袭、到达巅峰。如今技校已经不是脏、苦、累、差的代名词。广州技工教育在全国技工教育已走在全国前列,发展迅猛、特色显著,实力“杠杠的”。技校学生只要肯干肯学,不仅不愁出路,还可以成为领头羊。
职场的技校生:从技校走出劳模、标兵
2017年4月27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2015届优秀毕业生吴振泰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2017年广州获此殊荣的四人之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是中国工人阶级至高奖项之一。
这已经不是从广州技校走出的第一个工人至高殊荣获得者。2015年,广州市技师学院2009届优秀毕业生、广汽丰田有限公司总装部设备科生产三系二组最终班班长钟栋鹏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当时他未满25周岁,是当时广东省至年轻的获奖者。
“身边很多同龄人认为技校毕业生没有多大前途,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于技校学生的前途,吴振泰一语道破,“如今,国家对产业工人相当重视,不少企业需要大量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因此我坚信拥有扎实的工作技能才是硬道理,提升工作技能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毕业后在职场兢兢业业、发光发热的技校学生还有很多。将十多年青春贡献给志愿服务工作的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在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西洲水厂任职维修工段长的郭应键,20多年来扎根于技术一线,乐于并善于技术攻关,自行研制新设备,2015年成为广东省“劳模”,是广州市技师学院维修电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于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关旭辉,现任福建熙春华美达广场酒店西餐行政总厨。还有毕业当年就被公司评为“年度最佳新秀”,之后又评为“年度最佳贡献”、“年度最佳CS”,拿奖拿到手软的冯伟杰,毕业于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进入技校之前,也许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但进入技校学习、掌握技能后却用至优秀的工作表现,诠释技校学生的风采。
创业的技校生:“反哺”母校办订单班
今年6月,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2018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现场,除了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还有6家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回校招聘,其中广东灵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出丰厚薪酬外,还给出诱人待遇:满年限每年数千元不等的福利费、30万元无息购房贷款……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冯剑荣,1998年毕业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刚入读技校的时候,冯剑荣也一度对自己的未来茫然无知。不过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很快对专业知识及当时新兴的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科都取得不错成绩。毕业后一年,他大胆成立了创思工作室。2006年创办了灵机公司,其中最主要的灵机科技以APP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现已覆盖15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下载人数过亿。
与“创业老兵”不同,毕业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吴韵陶则是个货真价实的“95后”。2014年,还是技校学生的他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如果没有技能学习和一线安装的经验,没有把整个电梯配件零件搞清楚,心里有底,自己不可能做到专业。”吴韵陶说,为报答母校,公司已与母校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班,每年将有40多名师弟师妹进入公司实习就业。
在技校生的“创业军团”中,除了毕业就创业的“勇士”,还有从通过基层打拼再创业的“谋士”。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2009届汽车电气与空调维修专业毕业生吴史云,2007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获汽车维修高级组冠军,并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汽车维修“超人”大赛桂冠,被劳动部特批授予技师的称号,成为当时全国至年轻的技师。毕业后,吴史云在一家汽车公司实习,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为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维修工,3年后就成长为部门负责人。2013年,经历几年的闯荡和积累,吴史云毅然辞职创办了自己的专业汽车维修企业,集大众车系维修保养、改装升级为一体,现已成为汽车改装第一店。
与吴史云经历相似的,还有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毕业生冯平,2003年他到一家通信公司实习,半年后其他同学都陆续离开公司,但他仍坚持留在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技术。之后他升任华南区域主管,却婉拒了公司的挽留,自己创业。十几年过去,他创办的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电子行业崭露头角,还成为今年颁发的“首届中国电子信息市场飞马奖”的首个手机服务行业企业。
“进击”的技校生:与高校生同台毫不逊色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已经连续3届见到广州技校学生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今年6月底,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集训选拔已经结束,广州市的技工院校中共有7名选手成为“国手”,正式代表国家参加将于10月举行的世赛,涉及制冷与空调、原型制作、网络系统管理、CAD机械设计、移动机器人、精细木工共6个项目。
制冷与空调的“国手”吴之庆,可谓“师承”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练冼星文。冼星文除了是制冷与空调项目国家集训队的教练,还是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该项目的铜牌得主。4年前,冼星文为中国队夺得该项目的第一个奖牌,不过他仍对未能夺冠抱憾至今。为此他选择留校任教,在集训基地他是至年轻的教练,“我要将比赛的经验传授给这个项目的选手,不能让他们留有与我一样的遗憾。”冼星文说道。
不仅是世赛,在其他比赛与高校学生同台竞技,技校学生同样毫不逊色。今年5月首届国际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国区资格选拔赛在深圳举办,在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知名院校的83支队伍、近250名选手中,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选手包揽了冠亚军,其中陈家嘉、曾超敏组成的“梦翔”队以132.08分的总成绩位列第一,邓冠维、梁振玮组成的“龙翔”队以131.41分的总成绩位列第二。
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与国内知名高校的选手同台比拼,连续两年获得团体一等奖。
而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应用与管理专业学生李香莲,在2015年第八届国际英语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力压英语专业大学生,获得一等奖。她以中、西文化相融的方式演绎极具广东风味的民谣《落雨大》,赢得满堂喝彩。
技校生缘何牛:课程源于真实生产任务
“比赛更看重的是制图的综合实力,不是单纯的比理论水平,关注的是如何把理论应用到制图之中。”谈到为何学生能在知名高校大学生云集的机械制图比赛中胜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汤伟群如此说道。她指出,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下,技校的教学课程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很多技能竞赛开始与世赛接轨,赛题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与工学一体化教学很吻合;比赛考核的是综合能力,这也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即人才的综合能力相吻合。”汤伟群说,近几年学校也努力把世赛技术标准向课程标准、选手培养路径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两个转化”,更多学生从中得益。
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以提高,除了能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也能为日后的求职、职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近期广州市多家技师学院举办了招聘会,5个岗位“抢”1名学生的情况并不罕见,参加招聘会的企业甚至要经过筛选。不少招聘企业认为,技校学生“有实力接地气,好用。”
根据2017年4月份的统计,去年广州市技工院校就业率为95.87%,其中技师学院就业率为98%。“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接紧密,各专业都比较好就业,毕业生就业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后,平均月薪在3500-4500元。”广州市人社局技工教育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广州技工院校非常重视与珠三角产业链发展各环节的支柱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今年初我们走访了广汽、广州地铁、高露洁、格力等合作企业,感受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我们技校高级工班的毕业生,毕业后能迅速成长在企业独当一面,成为企业不可或缺技术骨干,工资待遇当然更高。”她认为,技工院校能为学生搭建的平台较高、较宽,一方面能与世界至先进的技术、工艺接轨,另一方面行业内先进的企业文化也得以引进入校,学生从中吸收优秀文化。
文/田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