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糖尿病、心脑梗又患结肠癌,多学科诊疗交实力答卷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67 岁黄伯伯的病历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病史:20年糖尿病、12年脑梗后遗症、6个月前又刚刚因为心梗接受了介入治疗……如今,他又被确诊为结肠癌。多种重病叠加的困局,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了答案:围手术期多学科诊疗,为黄伯伯开辟出一条生命绿道。

一身基础病遇上结肠癌

黄伯伯的健康问题,要从 20 年前说起。那时他被查出糖尿病,从此胰岛素成了“随身伙伴”。可即便严格控糖,糖尿病引发的血管损伤还是找上门来——12 年前,黄伯伯突发严重脑卒中,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偏瘫、口齿不清的后遗症,日常行动都需要家人搀扶。

今年4月,黄伯伯又突然因为胸痛难忍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急性心梗,医生连夜为他做了心脏介入支架手术,再度突破惊险关口。6个月后,持续的腹痛又让黄伯伯再次就医,肠镜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结肠癌。

“糖尿病伤血管,脑梗影响神经,心梗刚放了支架,现在又有癌症,手术风险太高了!” 当地医院医生的话,让黄伯伯和家人陷入绝望。辗转打听后,他们得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复杂疾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专程来到广州求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吴现瑞主任接诊了黄伯伯,仔细翻阅了黄伯伯厚厚的病历,又进行了全面检查。“肿瘤处于局部进展期,没有远处转移,从肿瘤本身来看,还是有较大治愈几率的!” 吴现瑞主任的话让家人看到一丝曙光,“除了肿瘤切除,基础病的管理也是治疗面临的难关:糖尿病可能导致术后伤口难愈合,心梗病史增加术中心血管意外风险,脑梗后遗症还可能影响术后恢复,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危及生命。”

定制“一站式”治疗计划

面对黄伯伯的复杂病情,吴现瑞主任团队第一时间组织了医院多学科会诊(MDT)。当天下午,神经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黄伯伯的病情展开深度讨论。经过 讨论,多学科团队最终为黄伯伯制定了一套 “一站式” 诊疗计划:术前2周调整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胰岛素方案),术前 1 天进行全面评估;手术当天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全程护航,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先转入重症病房,由重症团队负责心脑血管、呼吸道防护,稳定后再转回普通病房,同时由内分泌科、康复科跟进后续治疗。

10 月中旬,黄伯伯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如期开展。经过2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肿瘤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量控制20ml以内,各项生命体征始终平稳。术后按预计送重症监护观察。

在重症病房,专业的医护团队对黄伯伯的血压,血糖,呼吸道进行了精密的调控和管理,预防性的支气管镜检查也积极地解除了气道内的痰液栓堵风险,有效预防了再次插管。

术后第 4 天,黄伯伯顺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 7 天,经过复查,他的伤口愈合良好,各项指标均达标,符合出院条件。

“真没想到恢复这么快,谢谢你们!” 出院当天,黄伯伯的家人握着吴现瑞主任的手,激动地说道。

“一站式” 复杂疾病诊疗标杆

黄伯伯的案例并非个例。根据 WHO Globocan 数据,截至 2023 年,结直肠癌已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每年新增病例超 200 万。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趋势同样严峻,且呈现出“中老年高发” 的特点。更值得关注的是,50-65 岁也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高发期”。这些慢性病不仅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还会增加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因此,如何为这类复杂病例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诊疗的重点和难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综合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胃肠外科依托医院的综合优势,长期致力于复杂胃肠疾病的诊疗研究,尤其在结直肠癌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成熟的 “一站式” 诊疗模式,当遇到复杂病例时,胃肠外科将多个相关专科组建专属诊疗团队,全流程介入,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避免患者在多个科室间“来回跑”,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治疗风险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吴现瑞 、胃肠外科主治医师李森茂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